欢迎访问云南省中药材大数据中心

云南省中药材大数据中心

    川芎——活血止痛良药

    发布时间:2024-08-02 阅读数:83

    一、概述

    川芎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书中记载原名芎蒡。之后历代本草中均有记载。本草著作中以川芎为正名者最早见于金代张元素的《医学启源》。1949年后,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均将川芎作为本品的药材正名。药材性状为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直径2~7cm。表面黄褐色,粗糙皱缩,有多数平行隆起的轮节、顶端有凹陷的类圆形茎痕,下侧及轮节上有多数小瘤状根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灰黄色,散有黄棕色的油室,形成层呈波状环纹。气浓香,味苦、辛。稍有麻舌感,微回甜。川芎为治疗头痛之首选药物,也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癥痕肿块,胸胁疼痛,头痛眩晕;风寒湿痹,跌打损伤,痈疽疮疡等。

    川芎基原为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根茎,为多年生草本。川芎的生境分布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曰:“生川谷。”其产地变迁过程魏晋时期《名医别录》描述为:“生武功、斜谷西岭。”唐代苏敬《新修本草》描述为:“生武功川谷斜谷西岭。”《本草衍义》记载:“今出川中。”宋代苏颂《本草图经》描述为:“生武功川谷、斜谷西岭。生雍州川泽及冤句,今关陕、蜀川、江东山中多有之。”1963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川芎均系栽培,主产于四川。徐国钧《中国药材学》收载,川芎主产于四川。销全国,并出口。其他引种地区,质量较差,自产自销。

     

    二、药理作用

    1.镇静作用

    川芎挥发油对动物大脑的活动有抑制作用,而对延脑的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及脊髓反射有兴奋作用,剂量加大,则都转为抑制。川芎水煎剂胃,能抑制大鼠的自发活动;还能延长戊巴比妥钠引起的小鼠睡眠时间,并能拮抗咖啡因的兴奋,但不能防止五甲烯四氮唑、可卡因的惊厥或致死作用,也不能对抗戊四氮所致的大鼠惊厥。

    2.镇痛作用

    川芎嗪给小鼠灌胃300mg/kg,有明显镇痛作用。

    3.对心脑血管系统的作用

    (1)对心脏的作用  川芎煎剂对离体或在体蚌心及离体蟾蜍心脏,低浓度低剂量时皆呈现兴奋作用,心脏收缩力增强,心率变慢;高浓度高剂量呈现抑制作用,心脏收缩力减弱,甚至完全舒张或停止。川芎嗪对离体豚鼠灌流心脏产生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川芎嗪每分种1、2、4 mg/kg静脉滴注麻醉犬连续10分钟,动物出现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且具量效关系;但亦有实验表明川芎嗪5~20mg/kg对麻醉猫心功能无显著作用。川芎制剂5g/kg灌胃或川芎嗪20mg/kg对家兔和犬心肌缺血再灌注所致心肌损伤和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川芎嗪注射液2ml/kg对失血性休克再灌注损伤家兔有防治作用,可增加机体内源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丙二醛(MDA)水平。左保华等亦证实川芎嗪可有效预防再灌注大鼠的心律失常。川芎嗪50mg/kg大鼠尾静脉注射对缺血再灌注心肌超微结构损伤有保护作用。

    (2)对脑血管的作用  川芎水提液及其生物碱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氧状况。川芎嗪每分种2~4mg/kg静滴麻醉犬时,冠脉流量明显增加,川芎嗪15、30mg/kg均能显著增加小鼠冠脉血流量。川芎、川芎总生物碱和川芎嗪能使麻醉犬血管阻力下降,使脑、股动脉及下肢血流量增加;川芎能升高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兔颈动脉平均血流量和平均血流速度,并能下降脑血管外周阻力,灌胃川芎嗪脂质体10ml(100mg/kg卵磷脂、2mg/kg川芎嗪)12周,能明显降低高脂饲料所致兔动脉粥样化的TC、TG水平及SOD、MDA水平,改变动脉病理组织形态。川芎嗪4mg/kg静脉注射可扩张犬脑血管,降低血管阻力,显著增加脑血流量。川芎嗪能抑制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氧自由基对脑组织的损伤;川芎嗪0.17mg/ml可抑制去甲肾腺素、氯化钾和氯化钙诱发的胸主动脉的收缩效应。川芎嗪40mg/kg灌胃大鼠动脉损伤模型,能抑制动脉去内皮后的内膜增生,预防动脉再狭窄。川芎挥发油静脉注射改善10%高分子右旋糖酐所致家兔球结膜微循环障碍,质量浓度为10%的川芎注射液10ml/kg静脉注射或质量浓度为20%的川芎注射液1ml/kg肌内注射能改善静脉注射高分子右旋糖酐所致的家兔急、慢球结膜和软脑膜微循环障碍。川芎嗪40mg/kg静脉注射可增加家兔系膜微循环血流量和微血管开放数目。川芎体积浓度为70%的甲醇提取物及其溶于三氯甲烷的成分对去甲肾上腺素引起的小鼠离体肠系膜血管的收缩有拮抗作用。川芎和川芎嗪能接除去甲肾上腺素引起的金黄地鼠颊囊微动、静脉及毛细血管的痉挛,使减慢的血流速度加快,减少的血流量增多。川芎嗪能显著增加缺血大鼠血浆中NO含量,降低MMS总量和组织中MDA的含量,降低血比黏度,对大鼠缺血性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岑得意等用大鼠脑梗死模型观察川芎嗪对大鼠脑梗死的作用,结果显示川芎嗪静脉注射可显著改善大鼠异常神经症状和抑制ALP活性的下降,显著抑制ADP致血小板的聚集。

    (3)对血压的作用  川芎浸膏、水浸液、乙醇水浸液、乙醇浸出液和生物碱对犬、猫、免等动物均有显著而持久的降压作用;川芎嗪以不同的给药途径(脉注射、静脉滴注或十二指肠给药)对多种动物(猫、兔、大鼠)给予不同的剂量均可产生不同程度的降压作用,川芎嗪的降压作用可能主要是由于直接扩张血管所引起的。川芎嗪能降低犬急性缺氧肺动脉高压及肺血管阻力,盐酸川芎嗪80mg/kg,腹腔注射能降低缺氧肺动脉高压大鼠血浆内皮素水平,升高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显著降低大鼠离体肺动脉环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反应性,川芎嗪能对抗内皮素的血管收缩作用,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降低细胞内钙调素含量。

    (4)对冠脉循环的作用  川芎水提物及生物碱能扩张冠脉,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肌缺氧状况。给麻醉犬静脉注射川芎嗪后,冠脉及脑血流量增多,冠脉、脑血管、外周阻力降低。川芎嗪也能显著增加清醒小鼠的冠脉流量。

    (5)对机体其他血循环的作用  蔡英年等对雪貂活体左下肺叶进行灌流实验、结果表明:肺动脉灌注或静脉注射川芎嗪,对肺动脉的舒张作用均明显大于体动脉。朱上林发现川芎嗪可以明显减少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血清转氨酶LDH减轻肝细胞的病理性损伤;明显降低肝组织LPO、TXB2的升高;维持缺血及再灌注期SOD活性。

    (6)对外周血管的作用  川芎总生物碱、川芎嗪能降低麻醉犬的外周血管阻力。川芎生物碱、酚性部分和川芎嗪能抑制氯化钾和肾上腺素对家兔离体胸主动脉条的收缩作用。

    4.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王良兴发现川芎嗪具有扩张静息支气管及抑制组胺、乙酰胆碱收缩支气管的作用。静脉注射肾上腺素造成大鼠剧烈的致死性肺水肿,用川芎嗪预防后,其存活率、生存时间及肺指数均明显改善。川芎嗪10-7~10-2mol/L对离体豚鼠气管螺旋条具有舒张作用,与浓度呈剂量依赖性,未去皮组舒张度显著大于去皮组,浴槽内NO2-/NO3-含量增加,气管螺旋条组织cAMP、cGMP含量增加,对白三烯、组胺、前列腺素F等所致豚鼠离体气管条收缩作用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豚鼠弹性蛋白酶肺气肿模型有防治作用。川芎嗪注射液50mg/kg腹腔注射1次/天,共14天,对博莱霉素A3所致大鼠肺纤维化具有抑制α1(Ⅰ)PCm RNA 基因表达的作用。川芎嗪120mg/kg静脉注射,能预防和保护肾上腺素所致大鼠实验性肺水肿,显著提高存活率,改善病理变化。

    5.对泌尿系统的作用

    川芎嗪能够显著增加肾血流量,减轻兔肾热缺血模型的肾组织损伤,还能提高膜性肾炎家兔肾组的SOD活性,减轻肾组织细胞的脂质过氧化损伤,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肾脏细胞的凋亡指数。川芎嗪对家兔、大鼠实验性肾炎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川芎嗪可明显增加兔肾血流量,有显著利尿作用。对由环孢素A所致的急性肾中毒、庆大霉素肾毒性也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川芎可预防甘油所致的家兔急性肾衰,能增加肾血流,增强肾髓质内前列腺素的合成,纠正PGI2/TXA2平衡失调和保护肾小管。川芎嗪注射液0.8ml/kg治疗给药,对大鼠肾缺血有保护作用。

    6.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川芎嗪能延长体外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时间,对已聚集的血小板有解聚作用,还有提高红细胞和血小板表面电荷,降低血黏度,改善血液流变的作用。阿魏酸能抑制血小板TXA2的释放,对其活性有直接的拮抗作用,还能升高血小板内cAMP含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川芎有提高红细胞和血小板表面电荷、降低血液黏度、改变血液流变的作用。川芎注射液10mg/kg静脉注射,能显著减少烫伤家兔静脉壁白细胞黏附、延缓并减轻微循环内红细胞聚集,降低血小板黏附率及聚集反应,阻止全血黏度升高,对烫伤后血液流变性异常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川芎嗪20mg/kg静脉注射可抑制体外血栓的形成,延长血栓形成时间,缩短血栓长度,减低血栓湿重;川芎嗪对大鼠人工动静脉分路中形成的血栓亦有抑制作用,而对兔耳缘静脉中由凝血酶引起的血栓则无抑制作用。川芎水煎剂灌胃大鼠,能够降低全血黏度,降低RBC聚集性,增强RBC变形能力,明显减低离体血栓长度、湿重、干重。

    7.对生殖系统的影响

    川芎水提液可明显提高大鼠离体子宫的收缩幅度,对收缩频率无明显影响,川芎醇提液则可使大鼠离体子宫收缩幅度增加,频率减少。川芎生物碱、阿魏酸及川芎内酯对子宫平滑肌痉具有解痉作用,其中藁本内酯是主要的解痉成分。家兔离体妊娠子宫实验证明,川芎浸膏能增强子宫收缩,形成痉挛;大剂量反而使子宫麻痹,收缩停止。川芎煎剂15g/kg或25g/kg经十二指肠给药,对兔在体子宫也呈明显收缩作用。

    8.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1)对消化系统溃疡作用  川芎13g/kg及其与党参配伍26g/kg灌胃给药,对大鼠血浆中血栓素A2(TXA2)、前列环素(PGI2)含量均有一定的作用;党参蒲公英、川芎三药配伍复方40g/kg和川芎加党参配伍26g/kg灌胃给药,可提高大鼠血浆中前列环素的代谢产物PGF的含量,从而提示是其抗溃疡作用机制之一,但对血浆血栓素A2的代谢产物TXB2含量无影响,单用党参或川芎对二者无影响。

    (2)对肝纤维化作用  川芎嗪20mg/kg腹腔注射,每日1次,每周6次,连续6周,能显著降低CC14损伤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丙二醛、透明质酸酶、Ⅲ型胶原及肝组织中丙二醛水平,提高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减轻肝组织胶原纤维增生程度。川芎嗪具有保护肝细胞、抗脂质过氧化及抗肝纤维化作用。

    (3)对胰腺炎作用  川芎嗪维持TXA2/PGI2在正常水平,降低血清过氧化脂质含量,抑制弹性蛋白酶,提高动物存活率。对由胰管加压注入犬自身胆汁制成的犬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模型,川芎嗪可降低血液黏度、血淀粉酶及胰腺坏死范围、阻止病变的发展。川芎嗪还可通过降低血栓素B2和6-酮-前列腺素F的比值有效地防止或减轻环孢素引起的大鼠胰岛β细胞毒性。

    9.其他作用

    川芎嗪对正常小鼠和荷瘤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川芎还具有保护雏鸡避免因缺乏维生素E而引起的营养性脑病。川芎对环孢素的肝肾毒性引起的胰岛B细胞的毒性均有防护作用。川芎体外对大肠、痢疾、变形、绿脓、伤寒、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和某些致病性皮肤真菌等有抑制作用;川芎嗪12.5mg/kg腹腔注射流行性出血热大鼠,能提高血清特异性EHFV抗体水平,减少脑、肺、肾组织中的病毒抗原含量,降低血尿素氮、肌酐水平。川芎嗪对角叉菜胶引起大鼠足肿胀、乙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染料渗出和棉球引起的肉芽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川芎醇提取物经直流电导入可明显调节毛细血管活性,减少组织渗出,促进纤维组织增生、修复。川芎嗪20mg/kg能显著抑制B16-F10黑色素瘤的肺转移,川芎嗪能增强正常及荷瘤小鼠脾脏NK细胞活性,拮抗环磷酰胺对NK活性的抑制;川芎嗪10μg/ml能使K562/ADM对阿奇霉素和长春新碱的IC50降低,使细胞内阿霉素和柔红霉素的浓度升高,具有逆转白血病细胞株K562/ADM多药耐药性的作用。川芎嗪能改变癌症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抑制癌细胞转移,提高肿瘤对放射的敏感性,减轻放射损伤,川芎煎剂对动物放射病亦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川芎口服可促进骨折大鼠及家兔的骨折愈合和血肿的吸收。

     

    三、临床应用

    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茎,原名芎劳,入药历史悠久,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应用非常广泛。川性味辛温,主归肝、胆、心包经,具有活血祛瘀、行气、祛风之效,性善走窜,周而复始。故有“上行头目,下行血海”,为血中气药。川芎性善散,走而不守,“温窜相并,其力上升,下降,内透,外达,无所不至”。

    1.活血化瘀,用于瘀血诸证

    川芎辛散温通,既能活血,又能行气,常用于血瘀气滞所致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腹痛以及癥痕肿块。现代研究表明川芎的有效成分川芎嗪和阿魏酸等具有清除氧自由基、钙拮抗、扩血管、抗血小板聚集和阻止血栓形成等多种药理作用。龚彦胜等对近二十年与川芎有关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得出川芎中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相关的主要成分有藁本内酯、川芎嗪和阿魏酸。川芎嗪具有保护血管内皮、抗动脉粥样硬化、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抗心肌肥厚和心肌纤维化、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及抗血小板、钙拮抗、抗炎抗氧化应激等多种心脑血管药理作用。主要用于以下方面。

    (1)妇科诸证  川芎“养胎前,益产后”“下调经水”(《本草汇言》),为妇科活血调经要药。广泛用于月经不调、经闭通经、产后腹痛等症。若月经不调者,配伍当归、桃仁、红花等,如桃仁四物汤;若血瘀经闭通经者,配伍赤芍、桃仁等,如《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若产后血晕者,配伍荆芥、当归;若产后瘀阻腹痛,配伍当归、桃仁、炮姜,如《傅青主女科》生化汤。《医心方》:“治久崩中昼夜不止:芎蒡八分,生地黄汁一升。凡以酒五升,煮取二升去,下地黄汁煎一沸,分三服相去八九里;不耐酒者,随多少数服即止。”《经效产宝》:“治妊娠六七个月,忽胎动下血,腹痛不可忍:芎劳八分,桑寄生四分,当归十二分,以水一升半,煎取八合,下清酒半升,同煎取九合,分作三服,如人行五六里,再温服。”《圣济总录》“治子死腹中不下:芎劳、当归各一两(生切),瞿麦(去根)三分。上三味捣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醋少许,同煎七分,去滓,连三二服必下。”《济阴纲目》加桂芎归汤:“治胎衣不下,因产母元气虚薄者:川芎、当归各二钱,官桂四钱。上二服,水煎服。”《宋氏女科秘书》川芎汤:“治产后去血过多,血晕不省:川芎五钱,当归五钱,荆芥穗五钱(炒黑)。上作一服,水煎,入酒,童便服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芎劳汤:“治产后去血过多,晕闷不省及伤胎、崩中、金疮、拔牙齿去血多不止,悬虚,心烦眩晕,头重目暗,耳聋满塞,举头欲到:当归(去芦,洗,焙 )、芎劳各等分。上为粗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医灯续焰》加味芎归汤:“治产后血气虚,感风寒、头痛寒热:当归、川芎各二钱,紫苏、干葛各一钱。上锉,加生姜三片,水煎服。”

    (2)癥痕积聚、中风半身不遂  川芎能活血袪瘀、行气开郁、温通血脉,可用于癥痕积聚、中风半身不遂之证。若胸痛、胁下痞块者,配伍赤芍、红花等,如《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若中风半身不遂者,配伍黄芪、当归、地龙等,如《医林改错》补阳还五汤。

    2、行气开郁,用于气滞血瘀证

    川芎味辛气雄,能行气血,开郁结,止胁通,为“血中气药”,常用于气滞血瘀所致胸痹心痛、胁肋胀痛等证。若胸痹心痛,单用研末,酒服即效;若胁肋胀痛,配伍柴胡、白芍等,如《景岳全书》柴胡疏肝散;若气、血、痰、火、湿、食多种因素郁结所致的胸膈痞闷、脘腹胀满、吞酸呕吐等病症,与香附、苍术、神曲、栀子等配伍,共奏行气消食,清热燥湿,以开郁结之效,如《丹溪心法》越鞠丸。《辩证录》散偏汤:“治郁气不宣,又加风邪袭于少阳经,遂致半边头风,或痛在右,或痛在左,其痛时轻时重,遇顺境则痛轻,遇逆境则痛重,遇拂郁之事而更加风寒天气,则大痛而不能出户,川芎一两,白芍三钱,郁李仁一钱,柴胡一钱,白芥子三钱,香附二钱,甘草一钱,白芷五分,水煎服。”

    3.袪风止痛,用于头痛、痹痛等

    川芎辛温升散、性善疏通,上行头目,旁达肌腠,能袪风、散寒、止痛,常用于各种头痛、风寒湿痹。按治疗头痛方剂的主治特点,进行归纳。按六经划分,以川芎为主,组成的方剂,包括一字散(《医方类聚》):天南星、全蝎、川芎、白芷、荆芥穗,治疗太阳头痛;石膏散(《卫生宝鉴》):川芎、石膏、白芷,治疗阳明风热头痛;千秋散(《普济方》):川芎、天南星、草乌头,治疗少阴病,头痛不可忍。

    川芎用于厥头痛的组方,轻金散(《鸡峰普济方》):甘菊花、川芎、白芷、旋覆花、川乌、藿香、天南星,治疗太阳厥逆。加味二陈汤(《罗氏会约医镜》):陈皮、半夏、茯苓、甘草、川芎、蔓荆子、北细辛,治疗痰厥头痛。芎附饮(《丹溪心法》):川芎、香附,治疗气厥头痛、偏正头痛。芎辛汤(《张氏医通》):川芎、细辛、甘草、生姜,治疗热厥头痛。由于妇人有其自身的生理特点,妇人头痛亦可以作为一类,川芎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川芎散(《鸡峰普济方》):川芎、羌活、防风、细辛、旋覆花、藁本、蔓荆子、石膏、甘草,治疗妇人头眩痛,久不愈。彻清膏(《徐氏胎产方》):川芎、蔓荆子、细辛、生甘草、炙甘草、薄荷、藁本、当归,治疗妇人头痛。秦艽丸(《明医指掌》):川芎、当归、秦艽、荆芥,治疗产后气血大虚,风邪人于头脑作痛者。

    按疼痛部位,川芎用于偏正头痛的治疗,川附散(《普济方》):川芎、白附子牛蒡子、荆芥,治疗偏正头痛。川芎神功散(《黄帝素问宣明论方》)亦治疗偏正头痛。六淫导致头痛,以川芎为主组成的方剂,皆可治疗。奇效芎术汤(《医钞类编》):川芎、附子、白术、桂心、甘草,治疗寒湿头痛。石膏散(《症因脉治》):石膏、川芎、白芷、葛根,治疗外感头痛。羌活汤(《内经拾遗》):羌活、苍术、川芎、白茯苓、防风、枳壳、桔梗、甘草,治疗遇风头痛。芎术散(《圣济总录》):川芎、白术、天麻、防风、荆芥穗、细辛、甘草,治疗头面多汗,恶风头痛。

    在火热导致的头痛,配伍寒凉之品后,川芎也可应用。风热散(《仙拈集》):川芎、白芷、石膏、荆芥穗,治疗因风热而头痛者。龙脑芎辛丸(《圣济总录》):川芎、细辛、甘草、龙脑、天南星、秦艽、丹砂,治疗风热头痛。茶调散(《医学集成》):川芎、白芷、荆芥、黄芩、石膏、薄荷、茶叶、生姜,治疗内热头痛。石膏散(《证治汇补》):川芎、石膏、黄芩、白芷,治疗痰火头痛。泻青丸(《症因脉治》):当归、龙胆草、川芎、山栀子、羌活、防风、黄苓,治疗肝火头痛。

    川芎用于虚性头痛的组方。白归汤(《冯氏锦囊》):川芎、当归、白芍,治疗血虚头痛。生熟地黄汤(《证治汇补》):生地黄、熟地黄、天麻、川芎、茯苓、当归、黑豆、石斛、玄参、地骨皮,治疗肝虚头痛。顺气和中汤(《卫生宝鉴》):黄芪、人参、白术、甘草、陈皮、当归、白芍、升麻、柴胡、细辛、蔓荆子、川芎,治疗气虚头痛。加味左归饮(《医学从众录》):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枸杞子、肉苁蓉、细辛、炙甘草、川芎,治疗肾虚头痛。

    川芎在头痛的治疗中,之所以应用如此广泛,是由其功效特点决定的。川芎辛温,归肝经,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作用。就其自身功效而言,可以应用于外感风寒头痛,内伤气血失调的头痛,若经过与寒凉之药配伍,可用于风热头痛。由于川芎善于上行头目,应用于虚性头痛,取其引药上行之功。最后需要强调,川芎善于上行头目而止痛的作用是其广泛应用于头痛的主要原因。

    4.解表药效作用

    川芎味辛、性温,历史文献资料记载其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专除外感”“散风寒于表分”“散寒湿”等,古今大量的解表方中用了川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因此,川芎的功效除了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外,还应有袪风散寒、发散风寒的功效。《名医别录》:“除脑中冷动,面上游风去来,目泪出,多涕唾。”《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一切气、一切劳损、一切血。”《本草衍义》“此药今人所用最多,头面风不可厥也,然须以他药佐之。”《神农本草经疏》:“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脉缓急。《本草汇言》:“凡散寒湿,去风气,明目疾,解头风……同苏叶,可以散风寒于表分。”《本草正义》:“能散风寒治头痛。”《本草蒙筌》谓川芎“专除外感”。《本草新编》:“血闭者能通,外感者能散,疗头风最神。”《本草崇原》:“主中风人脑头痛,者禀金而治风,性上行而治头脑也。”《本草从新》:“治风湿在头,诸种头痛。”《得配本草》:“散风寒,疗头痛。”《本草崇原集说》:“辛散温行,不但上彻头脑而治风,且从内达外而散寒。”

    本草对川芎解表功效有记述外,历代医家不但在临床上运用此功效,而且记载在许多临床医学文献和方书资料中。邹文俊等认为,金元以后的临床医学著作含有川芎的解表方较为普遍,仅据《证治准绳》《杂病源流犀烛》等40种医籍的不完全统计,就有神芎散、香芎散、芎苏散等100余方。清代汪昂的《医方集解》中收录的解表剂18方,其中含川芎的方剂就有7方,同时汪昂指出:“古用川芎、苍术、羌活等分,名川芎汤,以代麻黄汤,治秋冬发热无汗恶风寒者。”

    由此可见,古代医家对于川芎解表功能是十分重视的。而吴仪洛《成方切用》中对川芎的解表功效进一步论述,如在大羌活汤方论中指出:“用羌、独、苍、防芎、细,袪风发表,升散传经之邪。”在再造散方论中云:“以羌防芎细,发表其邪。在川芎茶调散方论中指出:川芎、羌活、防风、白芷、细辛“皆能解表散寒”。十神汤中认为川芎为“疏表香利气之药”。在杨国祥等《滇南本草附方的研究》中,用于风寒感冒的附方有6方,其中含川芎的有4方,可见当时川芎是广泛用于外感风寒的。在现代方药专著《用药心得十讲》中,焦树德认为川芎能上行头目,散风疏表,常配白芷、羌活、防风、细辛、薄荷(如川芎茶调散)等同用;如兼风热者,可配菊花、蔓荆子、荆芥、银花等同用。主要用于以下表证。

    (1)风寒表证  能发散风寒,因此常配伍其他有发散风寒作用的药物以治疗风寒表证。如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川芎茶调散,方由川芎、白芷、羌活、细辛、防风等组成,功能疏风止痛,主治外感风邪头痛或见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者。明·《医方考》认为其中川芎、苏叶、干葛、柴胡功能解表。宋·《济生方》芎芷香苏散,用于外感伤风,鼻塞声重,左脉浮缓。金·《保命集》川芎汤由川芎、白术、羌活组成,主治四时伤寒外感,恶风寒,无汗者。明·《普济方》芎辛汤重用川芎治疗伤风气壅,鼻塞清涕,头目昏眩等。清·张秉成《成方便读》认为川芎茶调散以薄荷之辛香,能清利头目,搜风散热者,以之为君;川芎、荆芥皆能内行肝胆,外散风邪,其辛香走窜之性,用之治上,无往不宣,故以为臣。近代根据川芎茶调散研制的川芎茶调口服液,主要功效为疏风止痛,临床用于风寒头痛伴恶寒、发热、鼻塞等症。

    (2)用于风热表证  具有发散风热表邪作用的药物配伍可用于外感风热邪气所致的各种不适。如《普济方》芎辛菊花散,组成:川芎、防风、荆芥、薄荷、菊花等,主治:风热头痛,发作无时。清·《证治汇补》川芎饮,由川芎配伍苏叶、枳壳等组成,主治感冒风邪,胸满头疼,咳嗽吐痰,憎寒壮热。清·《慈禧光绪医方选议》芎菊茶调散,能袪风止痛,主治鼻塞头痛、头风诸症。《北京市中药成药选集》芎菊茶调散,组成:薄荷、防风、菊花、甘草、川芎等,功能:散风清热。《银海精微》菊花茶调散,由菊花、川芎、薄荷、羌活、僵蚕、蝉蜕等组成,能疏风止痛、清利头目,主治风热上扰头目。

    (3)虚人外感  川芎通过配伍可用于气虚、阳虚的外感。如《小儿药证直诀》败毒散,由柴胡、前胡、川芎、人参等组成,能散寒祛湿、益气解表,用于气虚外感证。《伤寒六书》再造散,由黄芪、人参、川芎、附子等组成,能助阳益气、解表散寒,用于阳气虚弱,外感风寒。

    5.川芎在民间应用的配方

    将川芎研磨成细粉状后用酒浸泡,巧用后可治偏头痛;取川芎1钱,茶叶2钱加水300~400ml,煎至五分,加热后用可治疗风热性头痛;取川芎、去梗的荆芥各四两,去芦的防风一两半,羌活、白芷、甘草各二两,炒熟的香附子八两,待以上药物煎好之后收火,放入八两薄荷,在热的汤药中充分浸泡,每次服用一钱左右可用于治疗偏头痛、头痛、鼻塞、伤风、头昏目花、诸风上攻、肢体肌肉疼痛、痰多等;在锅中放入蜂蜜进行熬制后,可将药物粉末在熬制非常黏稠的时候混入,之后可制作成药丸。药物粉末为一斤川芎,四两天麻,合后进行研磨。巧用制成的药丸、可用于治疗寒风中风、头晕、晕眩、身体疲惫等。每两可成10丸,每日服用一粒。咀嚼后用茶酒喝下;取五升水,三升清酒,加入后熬煮。同时放入三两艾叶,六两干地黄,二两川芎,二两阿胶,四两芍药,二两甘草。熬煮之后取三升,弃掉残渣。每日服用三次,每次服用一升;针对治疗孕妇生产后的血晕症状,可以选用以水煎服一两当归,二钱炒熟烧到黑色的荆芥穗,五钱川芎即可;将清洗后锉磨的川芎、木香一两、清洗后锉磨烘干去芦须的当归、一两炒黄去皮的桃仁,煮好后将桂心浸泡其中,每次服用一钱同热酒一起饮下,或用一壶水将二钱药末煎熬至七分趁热服用可治疗产后腹痛。

    6.其他方面的作用

    严子军以常见的中草药川芎、白芷、益母草为原料,用乙醇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测定这些原料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率,并将其作为美白祛斑霜的天然添加剂,制成水包油型膏霜类化妆品。研究结果表明,川芎、白芷、益母草具有良好的美白祛斑功效。

    内容来源:《川芎生产加工适宜技术》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