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云南省中药材大数据中心

云南省中药材大数据中心

    半夏——常见但不普通,有毒但作用更大

    发布时间:2024-07-31 阅读数:336

    一、概述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Ten.ex Breitenb.的干燥块茎。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用于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外治痈肿痰核等,为呕吐的首选良药。半夏具小毒,生品内服宜慎,一般用生姜、白矾炮制后人药,目前市场上产品以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三种饮片为主。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等同用。

    半夏野生资源主要分布于四川、湖北、河南、贵州、安徽,其次是江苏、山东、江西、浙江、湖南、云南等省区。20世纪80年代,多地展开了半夏野生变家种驯化研究,先后建成以地域闻名的“颖半夏”“赫章半夏”“息半夏”“襄半夏”“唐半夏”“潜半夏”“大方圆珠半夏”“西和半夏”“威宁半夏”等半夏栽植区。目前半夏主要产于四川、湖北、河南、贵州、安徽、甘肃、浙江等省。作为临床常用药,半夏不仅在中药处方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还作为多种中成药的重要原料。除供应国内市场外,半夏还是出口创汇的中药材之一,市场需求稳步增长,市场行情持续走高,前景广阔。虽然半夏的人工驯化栽培研究工作已有多年,但尚未形成生产规模,且一些关键技术尚未解决,如半夏的非生理性“倒苗”、产量不稳定、大货较少等,严重制约半夏产业的持续发展。近年来,多地政府将半夏种植作为脱贫的手段,大规模推广种植,相关机构以此为契机,围绕基础性、关键性和共性技术展开攻关,建立半夏优良种茎繁育体系,加快机械化栽培技术应用,推进半夏标准化管理体系,打造优势品牌,带动半夏产业发展。

     

    二、药理功效

    半夏作为传统中药,药用成分主要为生物碱、半夏蛋白、甾醇类、氨基酸类、有机酸酯类、挥发油。其药理作用有抗溃疡、镇吐、镇咳、抗早孕、抗心律失常等。

    1.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1)镇咳作用  半夏具有明显的镇咳效果,其机制初步认为是生物碱抑制咳嗽中枢所致。生半夏、姜半夏、姜浸半夏和明矾半夏煎剂按体重0.069g/g灌胃,对电刺激猫喉上神经或胸腔注入碘液引起的咳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与可待因同样发生于给药后30分钟,药效能维持5小时以上。

    (2)祛痰作用  半夏是用于燥湿化痰的常用中药,大量研究证明半夏具有显著的祛痰作用。半夏中含有的总游离有机酸同样具有止咳祛痰的作用,祛痰作用因炮制方法不同而有差异。此外,研究结果表明半夏的贮存时间越长,则祛痰作用越强。

    2.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1)镇吐作用  半夏加热炮制或加明矾、姜汁炮制的各种饮片,对阿扑吗啡、洋地黄、硫酸铜引起的呕吐,都有一定的镇吐作用,其作用机制为抑制呕吐、中枢激活迷走神经传出活动。发挥镇吐作用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半夏蛋白,还有半夏杂多糖、脑苷及多种脂肪酸类成分。

    (2)抗溃疡作用  半夏制剂对毛果芸香碱引起的唾液及胃液的分泌有显著抑制作用,其抗溃疡作用的药理是减少胃液分泌,降低胃液游离酸度和总酸度,抑制胃蛋白酶活性,保护胃黏膜,促进胃黏膜的修复等。

    3.对生殖系统的作用

    (1)抗早孕作用  现代试验研究所证实半夏为单味抗生育中药。其作用机制是与子宫内膜、腺管上皮细胞,以及胚胎外胚盘锥体上某些部分细胞团选择性的结合改变细胞膜生物学行为,终止着床胚胎的发育,使被移植的正常胚泡不着床,降低着床率。

    (2)致突变的作用  现代药理实验显示,低剂量姜半夏具有DNA损伤效应,其拖尾细胞百分率及尾长值均较阴性对照组有显著升高(P<0.01)。随着剂量的增加损伤效应愈明显,呈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即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剂量增加,受损淋巴细胞百分率增加,受损细胞尾长值增加。提示姜半夏具有一定致突变效应,临床应用于孕妇时应持慎重态度,特别在胚胎发育早期,以避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4.对血管系统的作用

    (1)抗心律失常作用  给犬静脉注射半夏浸剂,氯化钡所致的室性早搏迅速消失且不复发,有效率97.5%;肾上腺素引起的室性心动过速,能迅速转为窦性节律,有效率96.0%。半夏浸膏对离体蛙心和兔心有一定抑制作用,静脉注射,对犬、猫和免均有短暂的降压作用,但耐受性强。

    (2)降血脂作用  半夏具有降低全血黏度、明显抑制红细胞的聚集和提高红细胞的变形能力的作用。

    (3)抗血栓形成  灌服清半夏乙醇提取物能显著延长大鼠实验性体内血栓形成时间,并具有延长凝血时间的倾向。

    5.其他作用

    半夏蛋白是目前已知的,唯一只与甘露糖结合,而不与葡萄糖结合,且具有凝集素作用的蛋白质,对兔红细胞有专一的血凝活力。除兔红细胞外,对羊、狗、猫、豚鼠、大鼠、小鼠和鸽的红细胞亦有凝集作用,半夏蛋白亦凝集其他细胞,如对小鼠脾细胞、人肝癌细胞、艾氏腹水癌和腹水型肝癌细胞。体外试验,半夏提取物对腹水型肉瘤、肉瘤-180,肝癌实体型、Hela 细胞、试验性小鼠宫颈癌-14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半夏多糖也能抑制肿瘤的发生和增殖。半夏各炮制品总生物碱能损伤悬浮生长的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K562)的细胞形态,抑制其增殖。此外,半夏的挥发油成分能促进骨髓中粒细胞成熟,用于白细胞减少的症状。还能预防造影剂的不良反应。

    6.毒副作用

    半夏虽是止呕吐的首选良药,但炮制不佳的半夏止呕效果差,且有小毒。临床中毒主要体现在对口腔、咽喉、胃肠道黏膜及神经系统的毒性。表现为咽喉及舌部烧灼疼痛,胃部不适、口腔、肿胀、流涎、恶心、胸前压迫感,音嘶或失音,呼吸困难痉挛甚至窒息,最终因呼吸肌麻痹而死。研究实验表明,生半夏汤剂和制半夏汤剂可引起妊娠大白鼠阴道出血量增加。生半夏粉剂量按9g/kg给药,可使孕鼠母体体重显著降低,肾重指数增加,使肝重指数显著降低。半夏有抗早孕作用,可增高死胎率,故在妊娠呕吐症中,必须用炮制好的半夏,且量不宜过大,并配合保胎药物。

     

    三、临床应用

    半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散结的功效。用于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闷、梅核气;外治痈肿痰核。

    1.功效

    (1)燥湿化饮  小半夏汤、干姜人参半夏丸、生姜半夏汤、半夏干姜散治“干呕,吐逆,吐涎沫”。均运用半夏燥湿化饮的功效,故《药征》谓其“主治痰饮呕吐”。

    (2)和胃降逆  呕哕的原因较多,但在病机上都因胃气上逆、胃失和降,治疗均以和胃降逆为主,故胃气上逆而呕者均加半夏,以达降气止呕之目的。

    (3)通阳辟阴  治“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心下痞,都不离半夏。凡阴邪窃居阳位,每用半夏,取其通阳辟阴之功,用于治胸痹至关重要。

    (4)入阴散郁  少阴之邪逆于经脉,不得由枢而出,寒客咽痛,多用半夏散郁热。

    (5)化痰开结  半夏辛温滑利,善开上焦痰热之结,故近代用其治痰核、癫狂等症。

    2.临床运用

    半夏药性温味辛有毒,归脾、胃、肺经。半夏的功用有降和燥两大特点。降:降逆止呕,使阻滞得以开通,使糟粕不能停留;燥:燥湿祛痰,使痰浊水液化解消散,从而宽中消痞,下气散结。临床常用于多种病症,并取得较好的疗效。

    (1)呕吐  半夏性温味辛,善于温中止呕,和胃降逆。临床治疗胃寒呕吐、寒饮呕吐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呕吐,半夏作为主药随症加减,可获得止呕的满意效果。常用方剂有小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大半夏汤、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旋覆代赭汤等。

    (2)痰症  半夏辛温而燥,可用于各种痰症,最善燥湿化痰:治湿用姜汁、白矾汤和之,治风痰以姜汁和之,治火痰以竹沥或荆沥和之,治寒痰以姜汁、矾汤放入白芥子末和之。代表方为二陈汤。

    (3)咳喘  半夏消痰散结,降逆和胃,临床常用于治疗痰饮壅肺之咳喘,及寒湿犯胃所致的呕吐噫气,或支饮,胸闷短气,咳逆倚息不得卧,面浮肢肿,心下坚等疾病。

    (4)风痰眩晕  半夏燥湿化痰而降逆,天麻平息虚风而除眩,两药相配,既祛痰又息风,临床治疗脾虚生痰,肝风内动所致的眩晕,头痛。代表方剂是半夏白术天麻汤,具有显著的化痰息风,健脾祛湿的功效。《脾胃论》云:说足太阴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疗;眼黑头晕,虚风内作,非天麻不能除。”临床用于风痰上扰,症见眩晕头痛,胸闷呕恶,舌苔白腻,脉弦滑。

    (5)胸脘痞满  临床常用半夏配黄连、瓜萎,加减用于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肋间神经痛、胸膜粘连、急性胃炎、胆道系统疾患、慢性肝炎、腹膜炎、肠梗阻、渗出性腹膜炎等大都可获满意疗效。

    (6)失眠  临床常用半夏配秫米治疗脾胃虚弱,或胃失安和之夜寝不安。半夏辛温,燥湿化痰而降逆和胃,能阴阳和表里,使阳入阴而令安眠:秫米甘微寒,健脾益气而升清安中,制半夏之辛烈。两药合用,一泻一补,一升一降,具有调和脾胃、舒畅气机的作用,使阴阳通,脾胃和,可入眠,为治“胃不和,卧不安”的良药。

    (7)梅核气  临床上常用半夏配厚朴治疗梅核气,以辛开苦降,化痰降逆,顺气开郁,气顺则痰消。

    (8)痞证  多用半夏配芩连、干姜,寒热并用,和胃降逆,宣通阴阳。代表方为半夏泻心汤,重用半夏以降逆止呕。

    (9)半夏与西药的配伍运用  临床上中医用药强调整体,重在提高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调整平衡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西药治疗侧重于局部,注重消除病灶,中药与西药在临床应用上各有特点,若中西药联用则可取长补短。如与氨茶碱联用,能增强止咳平喘的疗效。

    内容来源:《半夏生产加工适宜技术》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