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云南省中药材大数据中心

云南省中药材大数据中心

    防风——称作蚯蚓头的植物

    发布时间:2024-07-25 阅读数:186

    一、概述

    中药防风为伞形科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Trucz.)Schischk.的未抽花茎植株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未抽花茎植株的根,除去须根及泥砂,晒干。防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性温,味辛、甘,具有解表袪风,止痉,胜湿的功效,多用于风湿痹痛,头痛感冒,风疹,破伤风。

    李时珍解释其名称由来:“防者,御也。其功疗风最要,故名。”《图经本草》载有其形态,“根土黄色,与蜀葵根相类,茎叶俱青绿色,茎深而淡,似青而短小,初时嫩紫,作菜茹极爽口。五月开细白花,中心攒聚作大房,似莳萝花,实似胡荽而大”,与现今企形科植物防风一致。

    防风化学成分要有色原酮类、香豆素类、挥发油、有机酸、聚炔类、多糖类、甘露醇、蔗糖以及微量元素等,药理实验研究表明,其具有镇痛、镇静、解热、抗过敏、抗炎、抗惊厥、抑菌和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

    野生防风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宁夏、山东等地,近年来由于用药需求量增加,过度采挖导致野生资源锐减,加剧了防风资源的破坏。根据调查,目前防风主要在黑龙江西部草原周边地区、内蒙古赤峰地区、河北承德地区均有大面积栽培。防风以种子繁殖,大田方式栽培,一般3~4年收获,栽培防风已成为我国防风药材的主要来源。由于栽培的环境不同,栽培防风与野生防风的性状差别较大。为科学认识和有效控制栽培防风药材的产量和品质,开展防风规范种植防风及适宜性技术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药理作用

    1.解热作用

    防风为伞形科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Turcz.)Schischk.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未抽花茎植株的根,除去须根和泥砂,晒干使用。传统把防风抽茎开花植株的根称为“母防风”,认为其品质低劣,不堪药用。防风的传统功效为解表袪风,胜湿止痛。王建华等以解热镇痛作用为药理指标进行动物试验,对防风、母防风以及其地区习用品的解热镇痛作用以及毒性进行了比较。经两种镇痛模型证实,防风对于化学刺激与热刺激引起的疼痛均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其镇痛作用起效较快,给药后0.5~1小时效果最佳,它对致热大鼠亦能够产生显著的解热作用。上述结果与中药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的效用相一致。母防风显示一定的解热镇痛作用,其镇痛效果约为防风的70%~80%,解热效果约为防风的55%,但是母防风毒性较小,其半数致死量约为防风的1.8倍,因此使用时如将母防风剂量增加1.7~1.8倍,则解热作用可望接近或相当于防风、而镇痛作用将超过防风。其他植物来源的5种防风中,云南松叶防风与竹叶防风解热镇痛作用较强,毒性较小,是较为合适的防风代用品,河南水防风有较强的解热镇痛效果,川防风显示较强的解热作用,但鉴于二者毒性较强,以慎用或少用为宜。青海小防风解热镇痛效果均差,不宜作为防风的代用品。

    经小鼠急性毒性实验以及解热镇痛实验证实四川引种防风与东北商品防风的药理作用相似,可等同入药。对山东栖霞县引种防风与当地野生防风水提物的主要药理作用和毒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引种防风水提物的镇痛、解热和抗惊厥作用与野生防风水提物基本相似。LD50测定结果表明直播防风水提物毒性较大,扦插次之,野生防风毒性最小。

    用防风水煎剂、荆芥配伍防风(1:1)水煎剂进行巴豆油合剂致鼠耳炎症的影响试验、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试验、热板法镇痛试验、解热试验、对离体家兔肠肌的作用试验及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防风单独应用具有一定的抗炎解热镇痛和抑制家兔离体肠管蠕动作用;与荆芥配合应用,显示出明显的协同作用抗炎、解热镇痛作用更为明显。

    2.镇痛、镇静作用

    在醋酸扭体法、热板法、鼠尾温浴法镇痛试验中,防风水提取物(口服防风才煎液40g/kg),对于热刺激、化学刺激引起疼痛的小鼠均有镇痛作用,采用热板法测定痛阈值,防风水提取物能明显提高小鼠的痛阈值。

    对戊巴比妥钠阈下睡眠剂量的影响和对小鼠自发活动的影响实验表明,防风水煎剂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小鼠灌服防风煎剂409g/kg,能显著减少其自发活动次数,与阈下催眠剂量戊巴比妥钠有协同作用。防风的甲醇提取物可以延长戊巴比妥催眠小鼠的睡眠时间。

    薛宝云等采用醋酸致痛法、温热致痛法及二甲苯致炎法观察了防风两种色原酮类成分升麻苷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的药理作用,结果两成分均可降低大鼠体温,使醋酸致痛动物扭体次数减少,提高了温热痛阈,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3.抗炎作用

    在巴豆油涂耳致炎实验中,防风水煎液能明显抑制小鼠耳廓肿胀,对醋酸引起的炎症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防风与荆芥合提挥发油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醋酸所致炎症、角叉菜胶致大鼠胸膜炎、棉球肉芽肿胀均有抑制作用,其抗炎作用对正常小鼠和去肾上腺小鼠都很明显,且能降低炎症模型中PGE2的含量,表明其抗炎作用不依赖于肾上腺的存在,而与炎症介质的产生有关。防风水煎液能够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而起到抗炎作用。升麻素苷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均能明显抑制二甲苯引起的皮肤肿胀,降低炎症反应。

    生防风挥发油具有抗炎、止血作用。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醋酸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毛细玻管法及断尾取血的方法,观察生防风挥发油的抗炎、止血作用。生防风挥发油高、中、低剂量组的鼠耳肿胀度、腹腔OD值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生防风挥发油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能明显缩短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P<0.01,P<0.05)。

    研究表明、防风CO2超临界萃取物具有镇痛、解热、抗炎作用,在镇痛、抗炎方面与阿司匹林功效相当,在解热方面起效慢于阿司匹林,且具有量效关系。以阿司匹林为阳性对照药,应用扭体法观察注射乙酸后15分钟内小鼠有无出现扭体反应及记录备鼠的扭体次数;应用2,4-二硝基苯酚致热法观察大鼠3小时内的体温变化:应用小鼠耳肿胀法观察小鼠耳肿程度。结果表明,防风CO2超临界萃取物各剂量组均有镇痛作用,差异显著;对2,4-二硝基苯酚所致大鼠体温升高在给药后50~180分钟均有明显解热作用;高中剂量组有对抗二甲苯鼠耳肿胀作用。

    李文等采用醋酸致炎法,抗凝血和血液流变学方法研究防风有效部位药理作用。结果显示防风有效部位大剂量可使醋酸致炎渗出液减少,降低血浆黏度。防风有效部位中剂量和大剂量能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和抑制由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防风有效部位有明显的抗炎、降低血浆黏度、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防风醇提物可能通过抑制PAR-2表达,阻断肥大细胞脱颗粒,且选择性减少使相关细胞因子分泌,继而抑制肥大细胞“瀑布效应”。吴贤波等用胰蛋白酶刺激P815细胞的方法建立肥大细胞脱颗粒模型,设空白组、模型组,防风高、低剂量组(0.02,0.01g/ml),药物作用6小时后,采用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组胺,白细胞介素-4(IL-4),IL-13水平,Western blot,RT-PCR检测PAR-2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组胺,IL-4,IL-13含量及PAR-2蛋白及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 );与模型组比较,防风醇提物在体外抑制肥大细胞组胺,IL-4,IL-13含量及PAR-2蛋白及mRNA的表达(P<0.05,p<0.01)。

    研究发现,防风色原酮提取物可通过抑制组织和血清中TNF-α、IL-1β和IL-6的产生,显著降低CIA大鼠关节的炎症反应;还能够降低CIA大鼠关节滑膜和软骨中NF-кB的转录水平,而转录因子与炎症过程密切相关。此外,还可抑制P-ERK,P-JNK、P-P38的表达。

    戴锦娜采用现代分离纯化技术对防风抗炎作用有效部位的活性成分进行研究,以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继发性足肿胀为指标,考察了防风醇提物、三氯甲烷萃取层、乙酸乙酯萃取层和正丁醇萃取层的抗炎作用。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层和正丁醇萃取层具有较好的抗炎性。

    防风主要活性物质为升麻素、升麻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等色原酮成分由于升麻苷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在防风药材中含量较高,药典中以二者总含量作为防风质量的评价标准。以对2,4-二硝基苯酚致热大鼠体温的抑制率考察药物解热作用,以对热板致痛小鼠痛阈值的变化考察药物的镇痛作用,以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炎症肿胀抑制程度考察药物的抗炎作用三项指标研究升麻素、升麻苷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单体静脉给药后的药理活性差异。结果灌胃给药色原酮单体化合物后,升麻素组各浓度均表现出较强的解热、镇痛、抗炎作用,且作用迅速。升麻苷表现出一定药理活性,但作用迟缓,1小时后药理作用逐渐增强,作用效果不及升麻素。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无明显药理作用。研究说明,升麻素、升麻苷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药理活性存在较大差异,药典以升麻苷和5-基维斯阿米醇苷药理活性存在较大差异,药典以升麻苷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作为防风质量评价指标具有一定局限性。

    4.抗肿瘤作用

    防风中提取的多糖能激活网状内皮系统,辅助吞排出病原体。实验证明,防风多糖有明显的体内抗肿瘤作用防风多糖体内应用对S180移植瘤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证明防风多糖能提高S180瘤细胞免疫小鼠腹腔Mφ的吞活性。S180瘤细胞免疫小鼠腹腔Mφ与S180瘤细胞混合接种的实验,结果显示,单用瘤免小鼠腹腔Mφ与S180瘤细胞混合接种的抑瘤率为67.5%,而应用了防风多糖的瘤免小鼠腹腔Mφ与S180瘤细胞混合接种的抑瘤率则提高为98.6%,进一步证明防风多糖体内能激活Mφ的抗肿瘤免疫功能;当用硅胶阻断Mφ功能后,防风多糖的抗肿瘤作用大大下降,抑瘤率由52.92%降到11.82%,表明防风多糖的抗肿瘤活性依赖Mφ。以上结果充分证明,防风多糖促进抗肿瘤免疫的作用与促进Mφ的抗肿瘤作用有密切关系,当然也并不排除防风多糖促进其他的抗肿瘤免疫机制。

    魏玉娜研究防风提取物联合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TO)对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制备防风提取物,以不同浓度的防风提取物或ATO处理培养的K562细胞48小时,应用四甲基偶氨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应用流式细胞术(fow cytometry,FCM)检测细胞亡和细胞周期。结果显示,防风提取物对K562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防风提取物可明显增强ATO对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ATO可使K562细胞阻滞于G2/M期,而防风提取物与ATO联合应用则使K562细胞阻滞于S期。

    防风乙醇提取物对几种人肿瘤细胞系具有很强的抗增殖特性。

    5.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防风能提高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对卵白蛋白所致的豚鼠过敏性休克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荆防挥发油对大鼠弗氏完全佐剂所致的关节炎肿胀、小鼠被动异种皮肤过敏反应抑制作用明显。

    周勇从防风中分离出的多糖能显著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增加小鼠免疫器官脾脏的重量,具有免疫增强活性。李江等从防风水提液中得到2种酸性杂多糖XC-1,XC-2。药理实验证明XC-2具有显著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防风多糖能提高NK细胞的杀伤活性,与IL-2联用时NK活性更高,说明防风多糖促进了IL-2对NK细胞的激活,有助于提高NK活性;防风多糖在一定范围内可显著增加IL-2诱导的LAK细胞杀伤活性,并且防风多糖单独应用即可增强脾淋巴细胞的杀伤活性,推测其作用机制与促进IL-2的活性、诱导淋巴细胞高表达IL-2有关。

    采用水提醇沉法得到防风粗多糖,探讨防风多糖对正常小鼠巨噬细胞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中、高剂量组防风多糖均可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对鸡红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P<0.05~0.01)。各剂量组均可明显提高小鼠脾细胞的增殖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各剂量组小鼠的脾指数虽高于对照组(P<0.05),但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防风多糖浓度的增加,CD3+CD4+与CD3+CD8+比值增高(P<0.05~0.01)。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CD19+的比例增高(P<0.05~0.01),但变化无剂量依赖性。因此,防风多糖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尤其中、高浓度的防风多糖对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6.抗菌、抗病毒作用

    防风及其复方的水煎液具有一定的抑制流感病毒A3的作用。在平板法体外抑菌实验中,防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及两种酶菌(产黄青酶、杂色曲酶)等均有抑制作用。王凯娟等用细菌、真菌和芽孢作抑菌材料,经检验测,防风制剂有良好的抑菌作用,平均抑菌率达到99.99%以上。

    新鲜关防风榨出液在体外试验中,对绿脓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抗菌作用。品种未经鉴定的防风煎剂对溶血性链球菌及痢疾杆菌也有一定的抗菌作用,防风粗制水提取物有抗哥伦比亚SK病毒的作用。

    于斐等研究表明:低浓度防风水煎剂促进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的生长,高浓度防风水煎剂抑制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生长,即防风水煎剂在0~350μl和0~300μl时,两种细菌的菌落数随着防风量的增加而增加,以后随防风剂量的增加菌落数呈下降趋势。李翔等指出,低浓度防风水煎液促进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而高浓度防风水煎液抑制其生长;防风水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比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影响更为显著。

    7.抗凝血作用

    防风正丁醇萃取物能明显延长小鼠的凝血时间和出血时间,提示防风可以抑制凝血因子、血小板和毛细血管的功能,具有明显的抗凝作用。防风正丁醇萃取物可显著降低大鼠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含量、血球压积以及全血还原黏度,而对血沉方程K值最大聚集率以及1分钟聚集率均无影响,说明防风正丁醇萃取物可能主要通过影响红细胞和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和功能来发挥活血化瘀作用。防风正丁醇萃取物能明显抑制家兔血小板的黏附功能,抑制颈静脉旁路中血栓的形成,也可抑制chandler法形成的体外血栓,使湿血栓长度缩短,湿重、干重减轻。

    升麻素苷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对ADP诱导单位血小板聚集均有明显抑制作用,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对血液凝固时间具有延长作用。

    8.止血作用

    防风超临界CO2萃取物可以明显缩短小鼠出血时间和大鼠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激酶时间,可能具有促凝血的作用;具有延长大鼠优球蛋白溶解时间趋势,且有剂量依赖性,提示其可能具有降低纤溶活性的作用。血小板聚集实验也显示防风SFE提取物有促血小板聚集的趋势。

    9.对胃肠作用

    刘振清等研究表明,防风可抑制小鼠小肠推进及胃排空,其中,抑制小鼠小肠推进的作用,在5~15g/kg范围内效果随剂量的增大而增强,在>15~25g/kg范围内随剂量的增大而减小;防风能抑制离体大鼠结肠平滑肌收缩,机制与肾上腺素能α受体及M胆碱受体有关,与阿片受体和β受体无关;防风可降低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

    10.其他

    防风中所含三种聚乙炔类化合物对人体血小板中花生四烯酸的代谢有影响、能抑制HHT和凝血恶烷B2的形成。防风中分离出的色原酮类化合物中,3'-O-当归酰亥茅酚及5-O-甲基维斯阿米醇具有降压作用。防风中分离出的香豆素类化合物中,花椒毒素、东莨菪素、欧前胡素、香柑内酯等具有抗炎、抗菌、止痛和祛痰等活性:而补骨脂素、东莨菪素尚具有抗肿瘤活性。

    王士杰等通过防风总色原酮清除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试验,表明防风中黄酮类化学成分对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较强,其清除自由基能力大小与提取物浓度之间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且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效果较显著,重现性较好。

    此外,防风粗提物及粗提多糖对所致的小鼠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对酒精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趋势。

     

    三、应用

    (一)药用价值与经济价值

    1.药用价值

    防风为常用中药,以根入药,多用于治疗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头痛、身痛、目赤、咽痛等症。

    防风用于解表袪风时常配荆芥;用于袪风止痉时配合白芍、白术、陈皮等;用于便血、崩漏的治疗时,一般炒炭应用;治疗风湿痹痛等症则配合羌活、防己等。

    防风除根具药用价值外,其叶和花也有药用功效。《名医别录》记载防风叶“主中风热汗出”,用法与用量为内服:煎汤,5~15g。《药性论》记载防风花“主心腹痛,四肢拘急,行履不得,经脉虚羸,骨节间疼痛”,用法与用量为内服:煎汤,2.5~7.5g。

    2.食用价值

    防风根富含糖、淀粉,与大多数蔬菜一样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因此也常被人们作为蔬菜食用。防风叶不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零热量,富含钾、钙镁、磷和维生素A等。食用防风可通过烘烤、蒸和煮熟等,或去皮后烹调食用,也可将防风草研磨成粉调味。

    表1 防风(叶,鲜)中含有的元素(每100g)

    以防风根为主料制作的防风粥,有袪风解表、散寒止痛的功效,主治外感风寒表证,风寒湿痹症的肢体关节疼痛等。制作方法为:先将15g防风、2茎葱白煎药取药汁,去渣备用。再将50g粳米煮粥,待熟时,加入药汁,煮成稀粥。供早、晚空腹食用,连服3天为1个疗程。禁忌:关节红肿者不宜服用。防风作为野菜,一般于5~6月采集其嫩幼苗及嫩茎叶,去掉老叶及根部后,炒食、凉拌、制馅或腌渍。

    3.经济价值

    防风一般每亩可采收干品300~400kg,每亩效益可达3000~5000元以上。防风不仅是药业不可缺少的药材,而且是重要的草原植被和固沙植物,所以在寒地大力发展防风种植业,不但可以增加农民收人,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还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由此可以看出,发展防风前景乐观。

    (二)临床应用

    1、防风功能主治的历代记载

    表2 防风功能主治的历代记载文献

    综合诸家本草所述,防风功能大致概括为:①疏散风邪(恶风、头眩、目赤、冷泪 );②袪风除湿(风痹、行履不得、瘫痪、湿疮、经络留湿);③止痛(头痛、骨节疼痛、胁痛、胁风);④安神(益神、烦满、心烦);⑤止血(上部出血、崩漏);⑥止汗(自汗、盜汗 );⑦止痉(内痉);⑧疏肝(通利五脏关脉、匀气脉):⑨解毒(解附子、乌头、芫花、野菌,诸药毒 );⑩补虚(劳劣、补中、五劳七伤)10个方面。

    2.复方配伍的历代记载

    防风,古代名“屏风”( 见《名医别录》),喻御风如屏障也。其味辛甘,性微温而润,为“风药中之润剂”。临床随症配伍,具有不同的作用。

    (1)能发汗,又能止汗  “用防风必兼荆芥者,以其能入肌肤宣散故耳”(见《本草求真》),“若属外感证,用麻桂嫌热、嫌猛;用银翘嫌寒时,荆防用之最宜’(见《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可见荆芥与防风相配有达腠理、发汗散邪之效,二者相辅相成。张元素治四时外感,表实无汗用防风配羌活等(九味羌活汤);刘河间治三焦实热用防风配荆芥、硝、黄等(防风通圣散)。前者乃解表兼除湿热之剂,后者乃表里双解之剂。

    防风配黄芪、白术,即玉屏风散。方中黄芪实卫,得防风则使邪去而外无所扰,得白术以培中固里,使脾健内有所据。所谓“发在芪防收在术”,内外兼顾,诚固表止汗之良方也。用本方加麻黄根、龙骨、牡蛎、浮小麦、乌梅,治自汗、盗汗,均获佳效。

    (2)能止泻,又能通便  防风配柴胡、羌独活等,能散风胜湿,升清止泻。即《内经》云“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湿胜则濡泻”是也。吴鞠通取补中益气汤加防风,升清阳以止泻。治泻取苍术防风汤,亦以防风能升脾阳而止泻。临床常见有因脾胃之虚、怠惰嗜卧,肢体酸疼,大便溏泻,小溲频数者,用升阳益胃汤(《脾胃论》)、每奏捷效。若因外伤风邪,肝木乘脾,完谷不化,而泄泻者,用痛泻要方(《医方集解》引刘草窗方),取防风能舒脾泻肝胜湿,为引经之要药。

    防风配枳实(壳)能通便。方如《太平圣惠方》搜风顺气丸用防风升之清气,配积壳、大黄以宽肠顺气,治中风而引起的风秘、气秘,使清阳升而浊阴降。王好古用防风合苍术、甘草为末(神术散),加生姜、葱白煎服,治内伤冷饮,外感寒邪面无汗者。临床取本方加枳壳(实)、麦芽治心下虚,以行气除满,消食去滞。

    (3)能止血,又能通经“防风,去芦头,炙赤、为末,治崩中”(《经验后方》)。正因防风能升脾之清阳,炒黑,则入血分增强止血之效。

    槐角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中用防风配槐角、地榆、枳壳等,治诸痔脱肛及肠风下血。临床治痔血等用槐花散(《普济本事方》:槐花、侧柏叶、荆芥、积壳)加防风、升麻、大黄各等份,同炒黑、存性,共碾极细末,每日早晚空腹取5~6g,米饮汤调服。不仅能人血分而止血,又能引邪外出于气分,一举两得。但对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以及气虚、阴虚者非宜。

    3.现代临床应用

    (1)配祛风解表药,治外感表证  防风配荆芥、葛根,可治“风邪伤卫,有汗恶风”;防风配葛根、薄荷、连翘等,可治外感风热而致的恶寒发热、头痛目赤;防风配连翘、石膏、大黄,可疏风泻热通便。

    防风通圣散由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薄荷叶、芒硝、石膏、黄苓、栀子等组成,用于“风热拂郁,筋脉拘倦,肢体焦痿,头目昏眩、腰脊强痛、耳鸣鼻寨,口苦舌干,肠燥结,热结,便溺经闭”。

    玉屏风散,由防风配黄芪、白术组成,有祛风邪,固卫表之作用。

    (2)配祛风通窍药,治偏正头痛  临床上防风为治疗偏正头痛之要药,多与祛风、活血、通窍之品如白芷、川芎等同用,以增强袪风通窍止痛作用。《普济方》载有用防风、白芷二味等份制成的丸药,用于治疗“偏正头痛,痛不可忍”,如偏正头痛,属风热上扰,清窍不利者,可配黄芩、黄连、川芎、柴胡等同用。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防风有镇痛作用,与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头痛是吻合的。

    王晓东等应用防风归芎汤(防风、当归、川芎等)治疗脑震荡66例,治疗结果:痊愈(头痛、头晕症状消失,神志清楚,无再次呕吐食物病史,且不留下记忆减退等后遗症)59例,好转(头痛、头晕症状消失,但记忆力较前减退)7例,总有效率达100%。

    (3)配祛风胜湿药,治风湿痹证  在临床上防风多与其他祛风湿之品如羌活、独活、威灵仙、桂枝等同用,以增强祛风湿除痹痛之效;痹证寒邪偏胜者,症多见疼痛较剧,肢体困重,则多配用川乌、草乌、附子等散寒止痛药物,以增强袪风散寒、除痹止痛之功。

    现代药理学证明,防风除有止痛作用外,还有抗炎作用,故可用于风湿痹痛以达抗炎止痛效果。

    (4)配透疹止痒药,治麻疹及皮肤瘙痒  防风配荆芥、薄荷、蝉蜕等具有袪风透疹疗效的药物一起应用,可增强透疹作用,用于治疗麻疹初期透发不畅,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瘙痒症,防风为首选药,如风甚者,常配白鲜皮,刺蒺藜等同用,以增强防风祛风之效;湿甚者,常配地肤子、苍术同用,以祛风利湿止痒;血热甚者,配生地、丹皮、赤芍等,以凉血、袪风、止痒。

    皮肤病虽症在体表,但邪气袭人易致阴阳失调,乃致脏腑功能失常,久则气血运行不畅,形成脉络瘀阻,实为顽固性皮肤病久治不愈或反复发作之根本原因。应用防风通圣散配合活血化瘀药(防风、甘草、川芎、连翘等)治疗皮肤病,疗效甚好。

    (5)配息风止痉药,治破伤风,惊风及中风  防风入肝经,其祛风功效常用于治疗肝经风动之症,如破伤风引起的角弓反张,牙关紧闭,小儿惊风痉抽,以及中风引起的口眼歪斜,言语謇涩等。防风用于息风定惊须配伍其他平肝息风止痉药,如天麻、钩藤、天南星、白附子、蜈蚣等同用;治小儿惊风,常配清热息风止痉药如龙胆草、青黛、钩藤、牛黄等;古防风汤由防风配伍羌活,甘草组成,主治“卒中,口眼歪斜,言语謇涩,四肢如故,别无所苦”。现代药理学以证实防风有息风定惊作用,实验表明防风液和水提物均能对抗电刺激引起的动物惊厥或使惊厥发生期延长。

    饶军福应用防风汤加味(防风、羌活、甘草等)治疗面神经炎23例,均获痊愈。其中服药最少者7天,最多25天,平均11.8天,病程越短,治疗时间也越短;病程越长治疗时间也越长。

    另有报道,防风配蜈蚣可治面神经麻痹。

    (6)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  冯步珍等应用防感散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64例,发作期服防感散1号方(防风、桔梗、甘草、杏仁等),间歇期服防感散2号方(防风、炙甘草、黄芪、党参等),对照组32例,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55例(85.94%),有效7例(10.94%),无效2例(3.13%),总有效率96.88%;对照组治愈9例(28.13%),有效15例(46.88%),无效8例(25%),总有效率75%;2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该研究表明,中药防感散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增强了免疫防护机制,减少了感染机会,能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提高小儿免疫功能,且疗效高,副作用小,是远期疗效好的方药。

    (7)治疗过敏性鼻炎  防风与其他药物配伍,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甚好。治疗过敏性鼻炎60例,显效47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周绍庄用再造散(黄芪、人参、桂枝、防风、甘草等)随症加减治疗过敏性鼻炎70例,显效32例,有效36例,无效2例。

    防风在临床上应用甚广,多以配伍应用,应用九味羌活汤(防风、羌活等)治疗高原反应性疾病,疗效甚好。另外,防风还可以用于治疗中风、高血压等疾病。

    内容来源:《防风生产加工适宜技术》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