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冬种植指南:麦冬栽培技术
栽培技术
1.选地
宜选松、肥沃湿润、中性或微碱性、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土壤质地以粉砂轻壤土为好。凡地势低洼的易涝地不宜栽培。浙江麦冬多种植在钱塘江沿岸的微碱性冲积土中,在过砂、过黏或酸碱度过大的土壤中均生长不良,也不能重茬连作。浙麦冬连作不仅病虫害发生严重,而且使土壤变瘦,影响产量,同时应注意选择前茬作物,一般前茬作物有黄花苜蓿、油菜、萝卜、蚕豆、麦类等,以黄花苜蓿和蔬菜为最好。黄花苜蓿既可以作绿肥,也不会影响麦冬的按时栽种。
2.整地
浙麦冬的须根发达,栽种地应深耕,耙细土块,做到表土疏松、细碎,畦面平整,以利浙麦冬根系伸展,充分吸收养料和水分。浙麦冬地一般宽1.5~2.0m,沟宽0.2m左右,要做到畦沟平直,流水畅通。套种的地块因无法翻耕,应在前茬作物下种前做到精耕细耙。
3.栽培时期
浙麦冬习惯于立夏开始栽种,最迟到小满结束。这时正是棉花保苗季节,劳动力比较紧张,往往放松对麦冬的田间管理,因而影响麦冬产量。据试验,清明至谷雨栽种的麦冬,块根又长又粗,质量也好,单位面积产量比小满栽种的高得多,而且对当年起土的块根的折干率影响不大。因此将麦冬安排在清明至谷雨栽种,是提高麦冬产量经济而又有效的措施。
4.栽培方法
浙麦冬栽种方法,产区主要采用小丛栽种的方法。小丛栽种的浙麦冬苗因剪去老根茎,对干旱的抵抗力减弱,栽种时应将种苗在水中浸一段时间,使其充分吸收水分,然后用刀或铲切开土壤,垂直栽至3~5cm的深度,以叶不展开为度,再把苗两边的土踩实,使种苗稳固直立土中,做到地平苗正。种苗不能栽得过深,过深会变成高脚苗(俗称“二层楼”),块根长得少,也不能栽得过浅,过浅苗根露出土面不易成活。栽后及时浇水,使土壤和种苗茎部充分接触,以利成活。
栽麦冬时,若劳动力紧张,可进行“养苗”,即将处理好的麦冬种苗用稻草扎成小捆,放清水中浸泡使其吸足水分,取出竖立阴凉处,使种苗茎基着地,每天或隔天浇水,始终保持潮湿。但应注意“养苗”时间不能过长,以一周为宜。
5.栽培密度
栽培浙麦冬,因收获年限不同,种植密度亦不相同。一般栽两年收获的浙麦冬,株距16cm,行距23cm,每窝8~10株。浙麦冬两年栽培的适宜密度组合为每亩种植1.1万~1.3万丛,每从5~10株。这一密度能协调个体与群体的生长关系,使个体和群体的生产优势都能发挥。浙麦冬产量主要由密度因子中的亩种植丛数所决定,与每丛株数的关系较小。一般三年收获的浙麦冬,株距20~24cm,行距26~32cm,每窝栽苗10~12株;栽时同一丛苗基部要整齐排成形,垂直入土,深约4cm,然后将土压实,使种苗直立稳固,做到地平苗正。
6.补苗
栽后7~15天,对全田进行检查,扶正倒苗,用同一品种补足缺苗和死苗,确保全苗。
7.间作
浙麦冬有耐阴、忌高温的生长习性。因此,浙江产区药农采用间作其他作物的方法,以减少阳光对麦冬强烈的直射光照,既有利其生长,又能增加土地单位面积的收益。杭州、萧山等地夏季一般都在麦冬地间作西瓜,慈溪市则在麦冬种后第一年间种棉花、芥菜、洋葱,第二年间种西瓜、芥菜、红葱等,第三年间种一次西瓜。这样间种过多影响麦冬生长,造成产量不高。尤其是间种菜类(如芥菜、山东大白菜等)和棉花,比间种蚕豆、春玉米等减产12.4%~13.5%。由于一年四季连续间作影响麦冬的生长发育,第一年块根基本上没有形成,第二年才有部分块根膨大,直到第三年10月下旬至11月才形成较多的块根。若合理间作,在一般情况下,块根从当年10月下旬开始膨大,第二年块根继续增多膨大,因而产量较高。麦冬地间作夏玉米是药农增加粮食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故提倡麦冬地合理间作。种足两年即收获的麦冬最好只间作一次夏玉米。
8.施肥
浙麦冬生长期长,需肥大,除施足基肥外,还应及时追肥。追肥以氮、磷、钾配合的复合肥料为好。单施氮肥,植株苗叶生长旺盛,形成徒长,块根结得少;单施磷钾肥,叶色发黄,叶片短,叶尖灰褐色,叶基部黄褐色,亦影响麦冬生长。浙麦冬施肥一般应掌握施足基肥、早施发根肥、重施春秋肥几个环节。
(1)施足基肥 在整地时,施足基肥,再进行翻耕,把基肥翻到土中。般每亩施堆肥1500~2000kg,厩肥1000~1500kg,磷矿粉100~150kg,或在移栽浙麦冬前每穴施过磷酸钙,用手将其与土拌和后再种浙麦冬。
(2)早施发根肥 浙麦冬栽后半个月左右开始返青,一个月后开始发根,这时应及时施肥,以促进早发根,多发根,早分蘖,快生长。每亩施充分腐熟的人畜粪尿15担,过磷酸钙7kg,7月每亩再施充分腐熟的人畜粪尿25担和过磷酸钙15kg。
(3)重施春秋肥 春、秋两季既是块根膨大和根状茎(地下走茎)伸长时期,同时又是分蘖旺盛时期,在此时期应适量施磷钾肥。一般在3月和9月结合中耕除草分别进行追肥,每亩可施人粪尿30担左右,过磷酸钙75kg,或施用经水发酵的饼肥50~100kg。每年11月,每亩施人粪尿40~50担,草木灰150~200kg,以增强麦冬的抗寒性,有利植株的生长与越冬。
9.中耕除草
由于浙麦冬植株低矮,麦冬地里容易滋生杂草,杂草既消耗养料,又影响麦冬生长。因此,一般每年要除草3~4次。除草最好结合追肥进行,以利麦生长。5~7月,天气较热,杂草长势旺,要抓紧除草,并应选择在晴天进行。入冬以后,杂草生长慢,可少除草或不除草。刚下过雨或霜冻时,不要除草,以免踏实土地,影响麦冬的生长和块根的膨大。
10.排灌水
浙麦冬喜较湿润土壤,生长时期需水较多,特别在栽种后应及时浇足水。有条件的地区可用滴灌,保持土壤湿润,以利麦冬苗成活,并使其早发根。7月以后气候炎热,土壤水分蒸发量大,要抓紧灌水,以促进根的生长。
在雨水多的季节或突发大水,应按照水流方向及时挖排水沟,排水。
11.病虫害防治
浙麦冬的主要病害有黑斑病、炭疽病和根结线虫病,主要虫害有蛴螬、非洲蝼蛄等。浙麦冬病虫害防治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从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的多样性,将各类病虫害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将农药残留降低到规定标准范围内。
来源:书籍《麦冬生产加工适宜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