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贝母——“浙八味”之首
一、概述
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俗名大贝母、象贝母,是一种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以鳞茎入药,性寒、味苦,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善于开泄,具有清热化痰、止咳、散结解毒、消肿消痈、开郁行滞、托里透脓、通乳之功,主治咳嗽痰多、肺痈、乳闭、乳痈、瘰疬、疮毒、喉痹、血证、疮疡肿毒、痈疽发背、杨梅结毒、妇科下焦诸症。现代研究也表明,浙贝母在镇咳祛痰、松弛平滑肌、降压、活血化瘀、溶石、抗溃疡、止泻、镇痛、抗菌、抗肿瘤等方面有突出的疗效。
浙贝母居“浙八味”之首,产于浙江、安徽、江苏等地,在浙江产量颇高;宁波象山为其原产地,现产地主要为东阳、磐安、鄞州、南通等。因《本草经集注》中提到其果“形似聚贝子”,故而将其命名为贝母。《宁波历史》记载:“浙贝母于康熙年间由象山传入鄞县,在鄞县四明山樟村、鄞江桥一带大批量种植生产,故而改名‘浙贝’。”在临床应用中,浙贝母和川贝母较为多见,而伊贝母、平贝母、湖北贝母和皖贝母等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浙贝母质量的考量指标也在发生着变化。对于浙贝母的质量评价,传统方法主要以外观为依据,认为鳞叶肥厚、质坚实、粉性足、断面色白者最佳。而现代浙贝母的质量则是通过考量其有效成分来评价的,《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记载浙贝母药材的定量指标为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同时皂苷、多糖、贝母辛含量等也可作为浙贝母质量评价的考量指标。人们在长期种植过程中可发现浙贝母具有生长年限长、结实率低、繁殖系数低的特点,因此常选用鳞茎进行繁殖。然而长期进行无性繁殖却使得浙贝母的质量逐年降低,从而导致浙贝母的价格也一路走低。
和传统的中药材一样,浙贝母的收购价格随着市场行情波动较大。以浙贝母的传统主产地鄞州区为例,每公斤的收购价格由2003年的230元降至2009年的20元;到2014年又涨至150元,2018年稳定在每公斤60元左右。与此同时,有机肥料、种子和劳动力投入等生产成本却在逐年增加,药农们的收入较低。这些现象正严重威胁着浙贝母产业的传承和发展,
浙贝母市场销售价格波动大的现状不仅给当地种植户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还造成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为了打破这个局面,提高浙贝母药材的质量和产量,进一步提高浙贝母的栽培及产地加工技术,仍是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二、药理作用
浙贝母是百合科贝母属植物,其药用部位为鳞茎。中医认为其苦、寒,归肺、心经,具有清热散结、化痰止咳的功效,主治风热犯肺、痰火咳嗽、肺痈、乳痈、瘰疬和疮毒。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浙贝母具有镇咳祛痰、镇痛抗炎、抗溃疡、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其中,浙贝母较强的抗幽门螺杆菌、抗溃疡和镇痛抗炎作用大大促进了其在中医临床上治疗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中的应用。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浙贝母的抗肿瘤及逆转肿瘤细胞耐药的作用为中医治疗癌症拓展了一条新道路。
1.抗溃疡作用
从浙贝母中提取的75%乙醇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胃溃疡作用。有研究以小鼠为实验对象做过实验,给小鼠以灌胃形式分别给予浙贝母生药75%乙醇提取物0.8g/kg和2.4g/kg。结果发现,给药后两组小鼠对水浸应激性溃疡形成的抑制率分别为47.4%和70.2%;对盐酸性溃疡形成的抑制率分别为34.0%和50.9%;对吲哚美辛-乙醇性溃疡形成的抑制率分别为7.2%和39.3%。此实验证实了浙贝母提取物具有抗溃疡作用。
2.镇痛作用
已有药理实验表明,浙贝母75%乙醇提取物能抑制乙酸致小鼠扭体反应及热痛刺激引起的甩尾反应,显示其较强的镇痛作用。也有人用小鼠醋酸扭体和热板法2种实验模型,研究贝母素乙的镇痛作用,结果证实其具有很好的镇痛效果,而且不易成瘾和产生依赖。
3.镇咳祛痰作用
浙贝母临床用于镇咳祛痰由来已久,从20世纪中叶已经开始有人用现代方法来研究此作用了。已有药理实验表明,浙贝母中的主要生物碱贝母素甲及贝母素乙,对小鼠氢氧化铵引咳、豚鼠机械刺激引咳、电刺激猫喉上神经引咳,均具有镇咳和中枢抑制作用。
4.改善肺功能
浙贝母提取物贝母素乙可用于观察大鼠COPD模型,可以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大鼠的肺功能,其机制可能与降低PBMC IL-8mRNA的表达有关。另一研究表明,用贝母素乙作用于放射性肺损伤的大鼠,发现它可以减轻肺泡炎和肺水肿程度,可能通过调节AQP-1、AQP-5RNA表达,提高AQP-1、AQP-5水平而实现。这些实验均证实了浙贝母具有改善肺功能的药理作用,
5.抗炎作用
浙贝母醇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有人用小鼠做过实验,通过对小鼠以灌胃形式给予浙贝母生药75%乙醇提取物0.8g/kg和2.4g/kg。结果显示两组小鼠对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厚度的4小时平均抑制率分别为27.7%和25.9%,对角叉菜胶所致的小鼠足跖肿胀厚度的4小时平均抑制率分别为17.4%和22.7%,其中生药2.4g/kg组的抗炎作用持续6小时以上,对乙酸提高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抑制率分别为40.0%和41.5%。此实验证明了浙贝母具有较强的抗急性渗出性炎性反应的作用。除此之外,也有研究发现浙贝母提取物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有抑制作用。但体外研究浙贝母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无抑制效果,只对白色念珠菌有中等抑制作用。还有以大鼠模型进行贝母素乙治疗卡氏肺孢子肺炎的实验研究表明,贝母素乙对肺孢子虫发育具有抑制作用而且比黄芪疗效更好。这一发现有望用于卡氏肺孢子肺炎的临床治疗。
6.抗腹泻作用
浙贝母具有抗腹泻作用。有人曾以2种腹泻为模型(麻油引起的小肠炎性反应腹泻,番泻叶引起的大肠炎性反应腹泻)研究浙贝母醇提取物是否具有抗腹泻作用,结果表明浙贝母醇提取物对2种腹泻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蓖麻油所致的小肠性腹泻作用更强,对大肠反应性腹泻作用相对较弱,这可能与小肠吸收醇提取物、大肠内药量不足有关。
7.抗氧化作用
浙贝母具有抗氧化作用。有研究在提纯浙贝母多糖时发现,其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并不明显,但还原和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较强。说明浙贝母多糖具有抗氧化活性,推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直接清除自由基及参与调动或激活机体内源性抗氧化剂有关。文献中还报道贝母多糖有抗衰老作用,
8.对细胞增殖
浙贝母是临床上治疗瘰疬的主药之一。有研究以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大鼠为模型,用浙贝母生药提取物进行灌胃,结果发现给予浙贝母生药提取物的大鼠体内的三碘甲状腺素原氨酸、四碘甲状腺素原氨酸、环磷酸腺苷浓度显著降低,显示出抗甲亢作用。体外实验表明,贝母素甲能够抑制甲状腺相关眼病中眼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增生、下调ICAM-1有关。另外,浙贝母对恶性细胞增殖也有一定抑制作用。浙贝母水煎液在75mg/ml剂量作用48小时,有增加小鼠体内Lewis细胞凋亡的作用,说明浙贝母对Lewis肺癌有抑瘤作用。体外实验证明,贝母素甲能够抑制耐三苯氧胺人乳腺癌MCF-7/TAM细胞增殖,可能与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诱导细胞凋亡有关。贝母素甲及贝母素乙对4T1炎性乳腺癌细胞及诱导产生的乳腺癌干细胞均有抑制增殖的作用,并对炎性微环境起到调节作用。
9.抗菌作用
有实验证明,浙贝母水提物和醇提物对幽门螺杆菌有抑制作用,其最低抑菌浓度(MIC)约为60μg/ml。可是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抗菌作用很弱,贝母素甲对卡他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克雷伯肺炎杆菌的MIC均为2mg/ml,而贝母素乙对前两种细菌的MIC也为2mg/ml,对后两种细菌的MIC则>2mg/ml。0.1mg/ml的贝母素甲对真菌啤酒酵母突变型GL7和威克海姆原藻的抑制率分别为27.4%和29.6%,而贝母素乙则分别为25.9%和17.9%。证实了浙贝母具有抗菌作用这一点。
10.逆转耐药作用
典型的多药耐药机制主要是通过ATP为细胞提供能量,使细胞内带正电荷的亲脂类化疗药物逆浓度梯度泵至细胞外,使细胞内药物浓度下降,细胞毒作用降低或完全丧失,导致细胞产生耐药。P-糖蛋白具有能量依赖性“药泵”功能,是细胞产生多药耐药的分子基础。多药耐药的细胞往往会产生凋亡抗性,抗凋亡作用增强也是多药耐药性机制中比较重要的一种。中医理论结合临床实践发现,恶性肿瘤早期多见痰、瘀等临床表现,因此选用化痰散结功效显著的浙贝母可改善痰浊环境,尝试逆转耐药,取得很好的疗效。
(1)急性白血病 已有试验证实,贝母素甲在体外具有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的药理活性。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能够逆转肿瘤细胞耐药的甾类生物碱。该实验以2种不同机制的多药耐药细胞株为实验对象(以P-糖蛋白升高为主要机制的K562/A02细胞,以及以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表达升高为主要机制的HL-60/Adr细胞),以阿霉素和柔红霉素为化疗药物,体外MTT实验结果表明,浙贝母碱对K562/A02细胞和HL-60/Adr细胞逆转阿霉素耐药倍数分别为5.7、5.8倍。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浙贝母碱能够增加柔红霉素在K562/A02细胞内的蓄积,又能抑制耐药蛋白P-糖蛋白的表达,使部分细胞耐药得到纠正。说明浙贝母至少能作用于2种机制不同的多药耐药细胞,作用原理可能与增加耐药细胞中抗癌药物浓度、抑制耐药P-糖蛋白表达有关。另外还发现贝母素乙同样具有逆转耐药的作用。同时,还开展了浙贝母中药粉剂联合化疗方案的临床研究。通过对9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对比观察,发现浙贝母粉联合常规化疗能够降低P-糖蛋白表达,提高疑难及复发病理的临床缓解率。根据上述研究成果,结合传统中医理论,配制复方浙贝颗粒,通过随机双盲对照临床实验,对难治性白血病具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少,使用安全。
(2)胃癌 从浙贝母中提取的贝母素甲及贝母素乙,均可抑制多药耐药胃癌细胞SGC-7901/VCR的增殖。已有体外研究显示贝母素乙能显著提高对SGC-7901/VCR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及细胞内阿霉素浓度,降低P-糖蛋白表达。贝母素乙联合5-氟尿嘧啶化疗,能够诱导细胞凋亡。体内试验应用胃癌耐药SGC-7901/VCR细胞株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贝母素乙可增强胃癌耐药细胞移植瘤对阿霉素的敏感性,显著抑制胃癌耐药移植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调低肿瘤组织中P-糖蛋白表达和升高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相关
(3)肺癌 浙贝母总生物碱在体内和体外对人肺腺癌A549/顺铂(DDP)细胞的耐药性具有逆转作用。已有实验证实,浙贝母总生物碱可以提高A549/DDP耐药逆转倍数及抑瘤率,明显高于顺铂单独作用,其逆转耐药机制可能与下调MDR1 mRNA和P-糖蛋白表达有关。
(4)乳腺癌 有研究以阿霉素诱导多药耐药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ADR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贝母素甲及贝母素乙均可以逆转耐药,其逆转信数在5倍以上,证实了浙贝母提取物具有逆转乳腺癌细胞的耐药作用。
(5)逆转细菌耐药 浙贝母生物碱贝母素甲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有逆转作用,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细胞膜上主动外排泵、增加耐药金黄 色葡萄球菌内抗生素的蓄积浓度实现。又对耐环丙沙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60例慢性支气管炎急发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细菌学检查,发现浙贝母在体外并无直接抑菌功能,但在体内却发挥了逆转耐药菌耐药的作用。其逆转作用主要通过调节免疫力、提高耐药菌敏感性而实现。贝母素甲与多种抗生素合用研究显示,贝母素甲对多重抗生素耐药菌株均有对合用抗生素协同增效作用,仅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无效。耐药均涉及外排机制,考虑贝母甲素的逆转耐药机制与抑制外排相关程度,探讨其机制认为,红霉素耐药机制以灭活为主,与外排关系不密切。后来进行的体内实验显示,贝母素乙联合氨苄西林舒巴坦,用于败血症感染大鼠模型,静脉注射后,抗菌作用明显优于抗生素单独使用,这与贝母素Z逆转细菌耐药有关。
11.其他
有学者用家兔进行贝母素甲的药动学研究,贝母素甲灌胃后体内生物利用度低,考虑可能与药物水溶性差、吸收不完全或胃肠道代谢及外排泵机制等相关。对浙贝母碱的分子结构进行研究,认为其可以选择性作用于DNA G-四链体沟槽位点,有望成为新型端粒靶点抗癌药物。
三、应用
浙贝母为百合科贝母属植物,为一种常用中药,它的主要功效是清热化痰、散结解毒,可用于治疗风热咳嗽、肺痈喉痹、瘰疬、疮疡肿毒等症。
1.风热咳嗽
浙贝母能开宣肺气,清肺化痰,桑叶疏散风热,两者配伍可治疗风热咳嗽,咳嗽有痰者。
2.瘰疬
浙贝母善于泄热化痰,开郁散结,可与清热散结的中药(如玄参或海藻)配伍,两者合用化痰散结效果增强,可用于治疗瘰疬。
3.痈疮肿毒
浙贝母开郁散结,又能解毒消痈,连翘善于清热解毒,消痈散结。配用则加强了清热解毒之功效,可用于治疗痈疮肿毒,内服外敷均可。
4.肺痈吐脓血
浙贝母化痰润肺降气,善开郁结,金荞麦清热解毒,化痰排脓,两者合用化痰降气,清热排脓,多用其治疗肺痈吐脓血。
5.反流性食管炎
有研究表明,以浙贝母为主组方,可治疗肝胆郁热、痰浊内扰型的胆反流性胃炎,治疗效果良好。其处方具体如下:浙贝母15g,连翘10g,蒲公英158,郁金20g,半夏10g,炒枳实10g,炒白术10g,砂仁10g(后下),茯20g,甘草3g。
6.浅表性胃炎
浙贝母具有抗溃疡抗炎作用,可用于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收效较好。其配方如下:浙贝母15g,黄连6g,白术9g,党参9g,白花蛇舌草9g,焦栀子6g,用水煎服。
7.肺虚久咳
浙贝母苦寒较重,开泄力大,清火散结作用较强,常与桑叶、牛蒡子、前胡、杏仁等宣肺祛痰药同用治疗痰火郁结的咳嗽等证。
8.消化性溃疡
有研究证实,浙贝母具有抗溃疡的药理作用,又有清热化痰、开郁消肿的功效,海螵蛸有抑酸止痛的功效。两者配伍效果更佳,所以用以浙贝母、海螺蛸为主的乌贝散、贝母丸治疗消化性溃疡,可以得到良好的效果
9.前列腺肥大
有临床报道称,以浙贝母、党参等药方,用水煎服,可部分缓解前列腺肥大所致的排尿困难或急性尿潴留。其机制可能与浙贝母具有较强的化痰散结消肿通关功能有关。
10.腮腺炎
曾有人用浙贝母与大黄、吴茱萸、胆南星等药配伍,共研为细末,用醋调敷脚心,共治疗腮腺炎患儿100余例,实验结果表明大部分患者在1~3天内痊愈。
11.其他
有研究发现,浙贝母可用于治疗脂肪肝。脂肪肝病机为痰浊蕴结肝脉,浙贝母化痰散结,肝脉通利,易于疏泄,所以可以治疗。浙贝母清热化痰,融精化液,也可治疗精液不化者及睾丸炎、附睾炎等。另外,浙贝母还可用于治疗硬结性痤疮,中医认为,痤疮为肺风粉刺,为肺胃热盛,蒸郁肌肤而发,浙贝母外敷,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敛疮。
内容来源:《浙贝母生产加工适宜技术》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