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云南省中药材大数据中心

云南省中药材大数据中心

    钩藤种植指南:钩藤栽培技术

    发布时间:2024-07-16 阅读数:333

    (一)整地定植

    1.整地

    (1)清理 把种植地块上的杂物清除掉,一般采用火烧清理或人工清除。

    (2)挖穴规格 在定植前按株行距(1.5~1.7)m×1.8m,穴内规格长、宽、深均为50cm。

    (3)施肥 底肥施用量每穴施腐熟厩肥2kg、专用复合肥0.15kg,并与土混匀施入穴中,覆土稍高于原地面。

    2.定植

    (1)苗木要求 苗木必须根系完整,每株根5~10条,根粗4~5mm,茎粗12~20mm,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苗木新鲜,苗芽鲜活。

    (2)种植时间 每年的2~3月或10~12月,选择阴天或雨后移栽。

    (3)定植方法 定植幼苗高50~100cm时即可定植,苗高40cm处截干利于定植,保持苗芽。定植前适当控水,进行蹲苗。取苗时如遇苗床干燥,须先行浇水,使土壤湿润松软,便于起苗,带土移栽者,成活率更高。定植时先在原来的穴中间挖小穴,穴长、宽、深以苗根系能在穴中自然舒展为度,栽时每穴1株,扶正苗木,用熟土覆盖根系,当土填至穴深1/2时,将苗木轻轻往上提一下,以利根系舒展,再填土满穴,踏实土壤,浇定根水。

    (二)田间管理

    (1)补苗 移栽后及时检查,发现缺苗或死苗应及时补栽。

    (2)追肥 定植返青后,每株施尿素0.05kg,以后每年春季再追施1次复合肥,每株0.1kg。冬季施腐熟的猪牛类适量,施肥时先在植株根旁挖小穴,放入肥料后培土。

    (3)除草 种植后1~2年内植株分枝少,株间易生杂草,土壤板结,每年在春秋各进行1次除草和松土,夏季用农达除草剂喷施。3年后植株枝繁叶茂,每年除2次草,第1次在春季,进行除草中耕时,将植株四周的杂草用锄头除去后,抖尽泥土,覆盖于钩藤的根部,保持水分。第2次在夏季用农达除草剂喷施,喷头要带护罩,避免伤钩藤植株。

    (4)修剪打顶 第1年钩藤长至1.5m时,用镰刀及时打顶,使钩藤多分枝。3年产钩后,每年在采收时,对茎蔓约留60cm长短截,促使剪口萌发更多的健壮新梢,以提高产量。

    (三)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1.防治原则

    钩藤的病虫害防治应该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通过选育抗病性强的品种、有性无性繁殖种苗复壮、加强田间管理、科学施肥等措施,综合利用生态防治、生物防治、配合科学合理的化学防治,将病虫害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农药优先选择生物农药,其次选用化学农药,防治时应有限制地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并严格控制浓度、用量、施用次数,安全使用间隔期遵守国家标准GB 8321.1-7,没有标明农药安全间隔期的品种,收获前30天停止使用,执行其中残留量最大有效成分的安全间隔期。

    2.防治措施

    (1)生态防治 ①培育无毒种苗:种子经过-2℃处理一定时间后播种,增育出不带病毒的实生苗,或将插穗用0.2%多菌灵溶液浸泡20分钟,然后再进行扦插繁殖,培育出无病毒的扦插苗,或用茎段、芽组织培养,培养无毒苗。②选择无病株进行种植:种苗出现病害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③加强田间管理:开沟排水、中耕除草、降低田间湿度,发现病叶、枝条及时摘除;及时铲除行间杂草,促进田间空气流通,增强光合作用,抑制病原菌的萌发、滋生和传播。④合理施肥: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培育壮苗,增强抗病力。

    (2)生物防治 是利用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控制病原体,防治植物病虫害。主要有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菌治菌等方式。用白僵菌可以防治蛴螬、蝗虫、马铃薯甲虫、蚜虫、叶蝉、飞虱、多种鳞翅目幼虫;用木霉防治土传病害根腐病;黑光灯诱杀普遍的虫;可以在园内放养觅食活动能力强的土鸡,通过鸡寻食害虫、啄食杂草的能力,控制害虫和杂草的危害。鸡粪还可以补充土壤肥力,给中药材供给养分。

    (3)化学防治 钩藤的病虫害主要有根腐病、蛀心虫、蚜虫及毛虫。①根腐病:多发生在苗期,受害后,幼苗根部皮层和侧根腐烂,茎叶枯死。防治方法:开沟排水,防止苗床积水。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销毁,病穴用石灰消毒或用50%多菌灵1500倍液全面浇洒,以防蔓延。②蚜虫:4月幼苗长出嫩叶时发生,7、8月害植株顶部嫩茎叶,可用10%吡虫啉3000倍液防治。③蛀心虫:幼虫蛀入茎内咬坏组织,中断水分养料的运输,致使顶部逐渐萎焉下垂。防治方法:发现植株顶部有萎蔫现象,应及时剪除,从蛀孔中找出幼虫灭之,发现心叶变黑或成虫盛发期,可用95%敌百虫1000倍液喷杀。④毛虫:6月成虫危害,可将新发茎枝叶片吃光,影响产量。发生时可人工捕杀或用50%敌敌畏1000倍液喷杀。⑤黑绒金龟子:5~6月成虫将初发新叶咬成孔洞,可用20%甲氰菊酯3000倍液喷杀。


    来源:书籍《钩藤生产加工适宜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