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云南省中药材大数据中心

云南省中药材大数据中心

    苦参种植指南:苦参栽培技术

    发布时间:2024-07-12 阅读数:1244

    一、苦参繁殖材料

    苦参以种子为主要繁殖与播种材料,亦可进行茎和根茎进行无性繁殖。

    二、繁殖方式

    (一)有性繁殖

    种子繁殖,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作为采种母株。于采种的前1年,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增施磷钾肥,使籽粒饱满。当8~9月荚果变为深褐色充分成熟时,及时采下果实,晒干脱粒,扬净杂质,置通风干燥处贮藏备用。

    (二)无性繁殖

    1.水平地下茎繁殖

    苦参为直根系植物,由垂直主根、侧根、根茎部萌生的水平地下茎及水平地下茎上的不定根所组成。水平地下茎既可形成若干延伸茎芽,又可于第二年萌生出细弱的不定根,是无性繁殖的理想材料。

    2.芦头切块分株繁殖

    采挖苦参时,将芦头切下,视芦上的越冬芽及须根切块繁殖。苦参幼苗纤细,刚出土幼苗茎秆直径仅有0.08一0.1cm,因此给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机,而采取育苗移栽的方法(大棚、露地育苗均可)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办法。

    3.地上茎扦插

    苦参的地上茎近地面5cm以上髓部组织为黄白色泡沫状,剪截后水分很快流失,粘贴于木质部的内腔壁上。虽可抽出新梢,但很难萌发新根,养分耗尽后,新梢随之枯萎,茎干上的韧皮部也软化腐烂。

    (三)苦参组织培养快繁技术

    苦参在绿色生物农药、抗癌医药以及无害饲料和兽药等应用研究领域的迅速发展,使得苦参的市场需求激增,而环境的破坏又加剧了野生苦参资源的紧缺,在这两方面的影响之下,人们对苦参的需求已经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因此苦参组培快繁技术,作为一条资源供给的新兴途径,已经变得非常必要。

    栽培技术

    一、选地、整地与施肥

    苦参是深根系作物,喜欢湿润、通风、透光的生态环境。苦参抗逆性强,对生长环境要求不严,可选择玉米、小麦、马铃薯及其他药材等茬口,而蔬菜地块或果园因长期使用农药和化肥,农药残留较为严重,不宜种植苦参。虽然苦参对土壤要求不十分严格,但是由于根系较为发达,因此要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沃疏松、阳光充足的砂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

    选地后进行整地,冬前深耕结合施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料,每亩耕地施腐熟农家肥1500~2500kg,深翻20~30cm,必须打破犁底层;耙碎土块,整平;南方地区,雨水充足,为排水减少涝害,需起垄栽培,整成垄距50~60cm、垄高25~35cm的生产田。

    二、繁殖方法

    (一)直播

    采集的野生苦参种子中选择发育成熟、颗粒大而饱满的果实为种子,并经盐水选种。播种前进行催芽处理,可采用砂纸磋磨、98%浓硫酸处理和温水浸泡等方法。大田生产中也可采用机械撞击的方法对苦参种子进行处理,也可达到提高发芽率的效果。

    苦参在近几年的人工栽培中均采用直播,还可条播、穴播或撒播。条播可采用耧播,按行距约40cm进行播种,每亩播种量为1.5~2.0kg。穴播时先将地面反复耧耙,按行距38~40cm划行、株距20~25cm刨穴,穴深3~5cm,每穴播种4~5粒种子,覆平,稍镇压。从管理的角度来看,以条播和穴播为好,便于中耕除草、追肥等田间管理的进行;而苦参种子的撒播在大田生产中极为少见。旱地或墒情较差的地块播种后要进行镇压以保墒、提墒,保持土壤湿润,12天左右即可出苗。

    (二)育苗移栽

    苦参幼苗纤细,刚出土幼苗茎秆直径仅有0.08~0.1cm,因此给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而采取育苗移栽的方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办法。

    1.大棚育苗

    (1)育苗 首先用纸质营养钵装高为8~10cm,直径为4~5cm的营养土,各营养钵紧靠整齐排放,周围围土,浇透一次水,每钵点处理后的种子1~2粒,覆土1.5~2.0cm。冬末育苗,春末移栽。

    (2)起苗 大棚育苗的起苗较为简单,纸质营养钵和土可以随苗一起移入大田,且不影响苦参的后期生长。

    (3)移栽 春秋两季移栽成活率高。山西长治地区,春季4月中下旬为大棚苗外移的最佳时期。有水利条件的地方可落水定植。

    2.露地育苗

    (1)育苗 首先建凸型苗床,苗床按宽100cm作畦,畦长可视育苗数而定。畦与畦之间留凹沟走道。落水下种,按4cm×4cm点播,每穴点1~2粒经处理后的种子,覆细土1.5~2.0cm,地膜和杂草双覆盖以保温保湿,60%以上幼苗透土后揭去薄膜及覆盖物。露地育苗,晚春育苗,秋末移栽。

    (2)起苗

    苦参为肉质根、毛根不发达。起苗时要边起苗边放入纸箱或瓷盆中,放一层苗,压一层湿土,保持种根潮湿不风干,地上茎叶不受损,缩短移栽缓苗期。

    (3)移栽 露地苗地上茎叶枯黄后起苗移栽,移栽时间以大地封冻前半个月为好,结合采挖,按芦头上芽的多少和根的生长状况将其分切成数株,作为繁殖材料。每株必须有根、壮芽2~3个。在整好的畦面上开横沟或直沟条栽,沟深可根据幼苗情况而定、将苦参苗放入沟内,芽头向上。然后,在整好的起畦面上按行距65cm、株距50cm挖穴,穴深10cm左右,每穴栽入分根苗1株,栽后施入干肥粪或火土灰,用脚踩实,芦头覆细土2~3cm。

    (三)根茎繁殖

    在秋季,采用当地采挖的鲜活苦参根作种,挑选新鲜、肥厚的中上部根块,截成15cm左右长的小段,并将其下端削成马耳形备用。采用开沟播种,株距20~30cm,行距30cm,挖20cm深的沟,在沟中施农家肥,每公顷50000kg,把削成马耳形的一端朝下,覆盖细土,浇透水。不论是种子繁殖或根茎繁殖的苦参播种约20天冒芽出土,一个月长出新叶。根茎繁殖的7月份出现花蕾,10月份种子成熟,11月开始出现脱落。进入冬季,苦参开始枯萎,倒苗,次年3月又重新发芽长枝,苦参的根系发达,地面植株长得越粗,地下根系越发达。在土壤疏松、深厚湿润处长势最佳。

    结合采挖苦参可剪截水平地下茎,一芽一截成“T”字型,一株苦参可剪取多个横生茎芽,无茎芽的地下茎可截成10~12cm长茎段,均可生成新株。新生根芽生长,形成小植株后母体腐烂。为保证成活,不使细弱的不定根、芽脱水风干,可边剪截边贮放塑料袋中,运送大田按50cm×40cm定植。“T”字型茎芽按倒“T”字栽植,挖10cm深的穴,老茎水平置于穴底新芽向上,覆湿细土2~3cm。无芽茎段斜插地中,催根萌芽。

    (四)扦插

    同地上茎杆插操作。

    三、田间管理

    (一)间苗补苗

    种子发芽出苗后,当苗高6~8cm时,按株距8~10cm间苗,按株距16~20cm定苗,每穴留壮苗1~2株。定苗后发现缺苗,于阴雨天带土移栽,达到苗齐、苗壮、苗全,提高有效收获株数,增加收益。如在种源较少的情况下,间出的幼苗也可另行移栽。定苗后田间的适宜留苗密度为5000~7000株,低肥地力每亩留苗5000株左右,中肥地力6000株左右,高肥地力7000株。浅锄垄背5~8cm,细抿松土。对二年和三年生苦参可早春顶凌耙耱,切毛管抿裂缝,保住返浆水。

    (二)中耕除草

    苗期要进行中耕除草和培土,保持田间无杂草和土壤疏松、湿润,以利苦参生长。在苦参植株的幼苗阶段,及时中耕除草,使幼苗正常生长。每年要中耕除草2~3次,防止影响苦参的生长。由于杂草生长较快、应及时清除,并适当松土。齐苗后可结合浅锄疏苗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疏松表土,铲除杂草。第二次除草于6月中下旬进行、要求深锄,达到除草纳墒的效果。以后视田间杂草生长情况于立秋至处暑锄净行间杂草,减少来年杂草繁殖。播种后第二年和第三年苦参进入茂盛生长时期,5月上旬返青后要及时进行中耕除草;10月下旬苦参地上茎秆干枯,应及时铲除地上茎秆,清除杂草,并中耕培土。

    (三)施肥灌溉

    苦参是多年生的喜肥植物,增施肥料是苦参高产优质必不可少的关键措施。播种前结合土地耕翻亩施有机农肥1500~2500kg。播种当年6月中下旬定苗后,每亩开沟追施饼肥50kg、过磷酸钙50kg和适量的有机氮肥。

    北方地区春季容易发生干旱,对于具备灌溉条件的土地应及时进行浇灌,以保证小苗的正常生长。当年株高20~40cm,一般不开花结实,秋季植株枯萎之后将枯枝清理干净,加盖10cm腐熟的畜粪,可以保护越冬芽,并对第二年的生长起到追肥的作用。播种后第二年5月份,此时苦参生长处于茂盛时期,要补充充足的养分,中耕除草后每亩追施复合肥15~20kg或清粪水50担。苦参在生长期,特别在7~9月份生长旺盛期,需要水分较多。若遇干旱季节,要在早晨或傍晚灌水抗旱,以保持土壤湿润。10月以后一般不再灌水,保持田间干燥,利于收获。天旱注意浇水,土壤贫瘠地区需增加施肥次数。注意保持土壤湿润,干早及时浇水,雨季要开沟排水,以免积水烂根。对二、三年生的苦参在生长后期可以进行叶面追肥,追施磷酸二氢钾或尿素。

    (四)摘花打顶

    苦参第二年进入开花结籽期,开花结实将消耗大量营养物质,第二年年亩可产种子20~25kg,第三年每亩产籽量猛增至40~50kg。一般生产1kg种子需要耗去3.3kg的干物质。摘花打顶对苦参的生物碱含量也有一定的作用,较对照组提高9.8%。因此在第二、三年的田间管理工作中,除留种田外,在6月份进行打顶处理,及时打除花序,减少生殖生长所消耗养分,促进养分向根部积累,使养分集中于地下,促进根部生长,有利于增产,苦参根条产量明显增长。苦参摘花打顶可减少养分消耗,促进养分向根部积累,可显著提高根条的产量。因此在第二、三年的管理工作中,摘花打顶就应列为首要措施去实施,否则将会严重影响苦参根条产量的增长。

    (五)割茎处理

    苦参地上茎未干枯前割除有利于生物碱的形成转化,而苦参生长旺盛期不能进行割茎处理,会严重影响根条产量;苦参干物质积累后期(10月上旬),叶片枯黄时进行割茎,可有效地稳定产量,减缓生物碱降低。

    四、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的防治历来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且是最困难的一个环节。长期以来在药用植物的栽培生产过程中,由于管理较为粗犷,导致病虫害及其防治问题十分突出,成为影响药用植物产量和中药材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药用植物的规范化管理,重视病虫害的有效防治,是保证药用植物优质、稳产、高效的关键措施。

    在苦参药材的栽培生产过程中,受到病原生物的侵染或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正常新陈代谢遭到破坏和干扰,从生理功能到形态构造上发生一系列反常的病变现象,称为病害。苦参的病害与其他作物病害在病原病因、症状特点、发生和流行规律以及防治措施上基本相同。

    此外,鼠害防治也是苦参栽培中的重要部分。鼢鼠挖洞采食,主要食苦参的根,也应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


    来源:书籍《苦参生产加工适宜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