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云南省中药材大数据中心

云南省中药材大数据中心

    赤芍——中药界的“布洛芬”

    发布时间:2024-07-16 阅读数:4874

    一、概述

    赤芍最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已有记载,列为中品。性微寒,味苦,归肝经,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等功效,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跌打损伤等。赤芍化学成分复杂,主要包括萜类及其苷、黄酮及其苷、鞣质类、挥发油类等,其中萜类及其苷是主要成分和主要有效成分。现代药理学研究,赤芍有保护神经和心脏的作用、抗肿瘤、抗氧化、保护肝脏等多种药理作用,在现代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肝炎、心血管系统、跌打损伤等疾病。目前除在医疗领域有广泛应用之外,赤芍在食品、保健品、化妆品、植物源农药兽药、园林绿化等方面也崭露头角,有着不可估量的开发潜力。

    赤芍应用历史悠久,是我国传统大宗药材,在我国传统医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年需求量约2000吨。1985年以前,各版《中国药典》收载的药材赤芍均为芍药的干燥根,从1990年版至2015年版《中国药典》,赤芍的基原植物除了芍药外增加了川赤芍,但在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中调查发现,目前市场上赤芍药材以及赤芍的人工栽培均以芍药为主,在有些地方野生的草赤芍(Pobovata Maxim.)、美丽赤芍(Pmaireilevl)和新疆赤芍(也称狭叶赤芍)(PanomalaL)等的根也作赤芍用。赤芍为喜光照,耐早的多年生草本,花期5~6月,果期6~8月,野生赤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内蒙古、东北三省、河北、陕西及甘肃等地,其中内蒙古东部的多伦及其周边一直被认为是赤芍的道地产区和主产区之一。适宜区划研究表明,内蒙古东北部区、黑龙江中西部、辽宁西南部以及山东东部地区最适宜赤芍的人工种植,除山外其余与赤芍传统主产区相吻合,也是目前人工栽培的主要产区。

     

    二、药理功效

    赤芍,性微寒,味苦,归肝经,具有清热凉血、散瘀镇痛等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肝炎、类风湿关节炎、心脑血管疾病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赤芍有保护神经和心脏的作用、抗肿瘤、抗氧化、保护肝脏等多种药理作用,现简单介绍如下。

    (一)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赤芍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抑制血管内膜增生、保持斑块稳定、保护心肌细胞、抗心肌缺血等方面

    1.对血管内膜的作用

    血管内膜增生是指由于血管内皮损伤、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细胞外基质沉积等所致的血管壁增厚和血管狭窄性心血管疾病。血管内膜增厚会导致血管弹性降低、脆性增高,从而引起血压升高和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朱慧民等于2005~2009年先后通过对家兔血管内膜平滑肌细胞实验发现,赤芍可抑制动脉损伤后内膜的增生,可抑制兔颈动脉球囊损伤术后内膜增生速度,促进血管内皮功能恢复。由此可以说明赤芍有舒缓血管、减轻血管壁增厚的作用,在临床上可用于降压及防治在病人血管受损后血管壁增厚导致的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

    2.保持斑块的稳定性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病中常见且重要的一种,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饮食习惯改变,该病发病率日益增高。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壁上沉积了一层像小米粥样的脂类,使动脉弹性减低、管腔变窄的病变,其特征是动脉内膜斑块形成。稳定斑块,可以防止斑块由于不稳定出现裂缝、糜烂或破裂,从而形成血栓,导致急性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张璐等[2]于2009年指出赤芍总苷可以通过抑制兔动脉硬化模型血管壁和血清中间充质溶解素-3(MMP-3)、间充质溶解素-9(MMP-9)的表达保持斑块的稳定。其作用机制是MMP-3和MMP-9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密切相关,可通过减少斑块局部基质降解,增加胶原含量来保持斑块的稳定性,从而防止例如斑块内出血引发血管完全闭塞,导致急性供血中断;引起血管检塞等斑块继发性病变。

    3.对心肌细胞的作用

    赤芍对心脏的保护机制主要有避免氧化损伤、调节凋亡基因与促凋亡基因的表达以及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平衡。其中氧化应激是由自由基在体内产生的一种负面作用,并被认为是导致衰老和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2012年龙建刚等人对大鼠心肌缺血实验中发现赤芍总苷可通过调节多种心肌酶、脂质氧化产物(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而发挥心肌保护作用。2004年莫晓燕团队发现赤芍总苷具有改善心内膜下层心肌缺血缺氧及抗氧化能力作用,也具有抗凋亡作用。

    4.抗心肌缺血的作用

    心肌缺血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例如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脏病甚至猝死等都与心肌缺血有关。2005年刘芬等人通过实验结扎狗的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心肌缺血模型,发现实验组细胞损伤后,其血清各种心肌酶的活性明显升高,直至细胞死亡和组织坏死,总结出心肌酶的指标是细胞完全坏死前的改变,用赤芍总苷给药后梗死范围及各种酶类的数值改变明显低于对照组,证明了赤芍中的赤芍总苷具有抗心肌缺血的作用。

    (二)对肝脏的作用

    肝脏是身体内以代谢功能为主的器官,并在身体里面扮演着去毒素,储存糖原(肝糖),分泌性蛋白质合成等。肝脏疾患,如各型病毒型肝炎、肝硬化、肝脓肿、肝结核、肝癌、脂肪肝、肝豆状核变性等,临床表现为转氨酶升高、氧化应激异常、肝纤维化等现象,部分疾病伴有黄疸症状。赤芍中具有保肝活性的化学组分有芍药苷、棕榈酸乙酯、亚油酸乙酯。2010年罗琳等研究发现赤芍总苷有退黄疸、降低转氨酶的作用。Li等研究表明,赤芍水提取物可显著增加小鼠血清SOD和GSH-Px活性,降低MDA量,从而发挥抗氧化活性,对四氯化碳(CC1)诱导的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赵艳玲等于2013年还发现芍药昔可通过降低肝脏内MDA、活性氧等具有氧化作用的物质及增加抗氧化物质来避免肝氧化损伤。另外,赤芍还具有显著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三)对肿瘤细胞的作用

    肿瘤组织由实质和间质两部分构成,肿瘤实质是肿瘤细胞,是肿瘤的主要成分具有组织来源特异性。肿瘤的间质起支持和营养肿瘤实质的作用,不具特异性,一般由结缔组织和血管组成,有时还可有淋巴管。恶性肿瘤也叫癌症,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一类疾病。赤芍可通过多种途径,如通过对免疫系统的调节,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最终导致肿瘤细胞的凋亡。研究人员通过实验研究表明,赤芍总苷、赤芍水提物可以抑制肿瘤增殖并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此外,赤芍总苷还可抑制有害基因的表达并上调有益基因的表达。在免疫系统方面,赤芍总苷还可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免疫细胞)吞噬指数,增强B细胞产生抗体的能力和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促进化疗后小鼠免疫力;同时还发现随着用药时间和药量的增加其效果也越好。

    (四)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赤芍对神经系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抗抑郁、改善学习记忆、治疗脑缺血损伤治疗帕金森病等方面。

    1.抗抑郁作用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2009年崔广智通过小鼠自主活动、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悬尾不动时间、对皮质酮致PC12细胞损伤的影响等实验,发现芍药苷具明显的抗抑郁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神经细胞保护作用有关。张永超等于2013年研究发现赤芍总苷对于抑郁症的治疗有一定疗效,其可能机制包括提高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抑制其氧化酶表达、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功能异常、修复与保护受损神经元等多个方面起作用。

    2.改善学习记忆作用

    王修银等2011年通过对D-半乳糖(D-gal)诱导学习记忆功能低下衰老大鼠模型实验发现随着剂量的增加,赤芍总苷可抑制氧化应激损伤,降低早期糖基与脂质过氧化产物浓度,抑制应激醛糖还原酶活性,改善 D-gal 诱导衰老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研究还发现以赤芍的有效成分能够明显改善β-淀粉样蛋白侧脑室注射小鼠和快速老化模型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下降。

    3.治疗脑缺血损伤

    2000年何丽娜等通过应用组织培养法,制备多种大鼠神经细胞损伤模型。经形态学检查,赤芍总苷对脑缺血损伤模型大鼠神经细胞具有明显保护作用,能显著提高损伤模型中神经细胞存活数。马仁强等于2005年通过实验发现脑是对缺氧最为敏感的器官,在脑缺血后短时间内三磷酸腺苷(ATP )、葡萄糖等减少,产生大量的自由基,MDA含量升高,赤芍总苷可通过保护脑组织中抗氧化酶的活性,抑制化反应,达到减缓自由基对脑组织损害的目的。

    4.治疗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在医学上称为“原发性震颤麻痹”,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特征性的表现是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直、步态和姿势障碍以及运动迟缓。在病程的中晚期,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如抑郁、便秘、睡眠障碍、认知损害等可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006年Liu等通过神经毒素(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模型,并研究表明芍药苷降低MTPT诱导帕金森病小鼠的毒性,芍药苷可作为神经保护剂治疗帕金森病。之后人们还发现芍药苷可改善6-羟基多巴胺引起的神经损伤,但对多巴胺D2受体无直接作用,可作为治疗帕金森病的一种潜在制剂。

    (五)对胃肠系统的作用

    2000年Ono等指出赤芍提取物五没食子酰葡萄糖(PGG)可抑制参与胃酸形成的酶,是一种潜在的胃酸分泌抑制剂。林彦君等通过建立大鼠胃溃疡模型模拟胃黏膜血流量减少或供血不足导致的微循环障碍,使局部黏膜组织失去气血濡养,营养代谢障碍,黏膜防御因子减弱,使胃和十二指肠黏膜发生溃疡。发现赤芍总苷可促进胃肠平滑肌运动,改善胃黏膜的缺血状态,增强胃部微循环。

    (六)对血液系统的作用

    药理学实验表明赤芍对血液系统的作用主要为抗凝血、抗血以及扩展血管的作用。王琳琳等通过对大鼠模拟血瘀实验发现,赤芍总苷可以通过降低血小板红细胞聚集,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等达到减少血栓形成的作用。Jin等通过对大鼠主动脉实验发现,赤芍的乙醇提取物可通过调节血管内膜依赖舒张功能达到扩展血管的作用。

    (七)对氧化应激反应的作用

    氧化应激是指体内氧化与抗氧化作用失衡,倾向于氧化,导致中性粒细胞炎性浸润,蛋白酶分泌增加,产生大量氧化中间产物。氧化应激是由自由基在体内产生的一种负面作用,并被认为是导致衰老和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2011年张伟杰等人比较了川芎与赤芍多糖的生物活性,发现赤芍多糖在体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对自由基与超氧阴离子的清除率和多糖浓度呈一定的量效关系。Luo等于2013年发现赤芍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不仅减少氧化剂的产生,还能够调节抗氧化的防御目标系统并维持细胞能量学系统。还有学者指出赤芍的乙醇提取物没食子酸、没食子酸甲酯可清除自由基,并对抗脂质过氧化反应,亦可抑制纤维细胞的DNA 损伤。赤芍中的没食子酸丙酯同样具有抗氧化作用。此外,研究发现赤芍可诱导血红素氧化酶-1的表达,提高SOD的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对肺脏具有保护作用。另有报道,赤芍提取物没食子酸芍药苷可抑制DNA氧化损伤。

    (八)对炎症介质的作用

    炎症的血管反应和白细胞反应都是通过一系列化学因子的作用实现的。参与和介导炎症反应的化学因子称为化学介质或炎症介质,有些致炎因子可直接损伤内皮引起血管通透性升高,但许多致炎因子并不直接作用于局部组织,而主要是通过内源性化学因子的作用而导致炎症,故称为炎症介质。研究人员早在2004年就发现赤芍可减少鼻黏膜成纤维细胞中炎症介质的分泌,具有抗鼻炎的活性;并具有增加滑膜细胞的分泌和代谢的效果,并抑制其非正常增殖,降低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中炎症介质:“血管表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 )、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MMP-3”的产生,从而对抗胶原诱导的关节炎。目前赤芍抗炎的化学成分及作用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芍药苷。芍药苷可抑制佐剂诱发的关节炎,主要是通过抑制滑骨细胞的非正常增值,减少滑骨细胞中炎症介质的产生;可改善过敏炎症反应。芍药苷可抑制促炎性介质有害介质上调,防止由缺血引起的脑损伤;芍药苷降低抗体表达,改善过度脱敏,从而降低炎症介质水平,达到抑制人类成纤维样滑膜增殖的目的。

    (九)对内毒素的作用

    内毒素又称脂多糖(LPS),是革兰阴性菌体中存在的毒性物质的总称,由菌体裂解后释放出的毒素,其毒性成分主要为类脂质A,2005年Lv Genfa等发现赤中的五没食子酰葡萄糖(PGG)还能够中和内毒素的有毒成分,降低血清内毒素和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达到治疗脓血症的目的。此外PGG体外、体内均表现出明显的抗内毒素作用,魏利召通过不同产地及不同煎煮赤芍的方法来检测其对抗内毒素的作用结果表明,川赤芍醇提取物的抗内毒素作用最强,其中PGG成分抗内毒作用较强。由此证明PGG为赤芍抗内毒素的有效部位,赤芍的挥发性部分及多糖部分未见有明显作用。

     

    三、赤芍的应用

    (一)医药领域的开发利用

    赤芍是我国著名野生道地中药材,始载于《本经》,列为中品,作为药物使用已有上千年历史。据统计,目前国内市场上以赤芍为主要原料开发了丸、膏、浆、冲剂、片、酒、油、散等10大类约有3000种(规格)的中成药,主要起到活血化瘀、保护肝细胞和脑细胞等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病毒性肝炎,尤其是黄疸型肝炎,同时也用于过敏性紫癜、降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含赤芍的中成药有人参再造丸、牛黄上清丸、气管炎橡胶膏、时疫瘟丸、散风活络丹、舒心宁片、心脑康、生尔发糖浆、治伤片、跌打万花油、五行散、生肌散、妇科补丸、女胜金丹、调经活血片、妇乐冲剂、产风丸、五福化毒丸、小儿金丸、参茸木瓜酒、追风活血膏、三宝丹、开光复明丸等23种,市场需求量巨大。

    (二)食品、保健食品的开发利用

    研究表明赤芍具有多种保健功能,如提高抗缺氧能力、防血栓形成、功预防应激性溃疡、降低门静脉高压、解痉作用、抗血小板凝聚、提高胃液的酸度、增进食欲以及促消化等,因此赤芍在食品与保健食品行业中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赤芍用于药膳,如赤芍银耳饮,具有清肝泻火、滋阴润燥、补脾健胃、散瘀止痛、益气安眠的功效。

    赤芍用于凉茶,如广东凉茶——丹皮赤芍茶,配方为赤芍、紫草各11g,牡丹皮14g,生地黄29g。用于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适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属血热发斑者;赤芍茶:赤芍10g,花茶3g,用于袪瘀止痛,凉血消肿;解痉,镇痛,降血压,抗惊厥,镇静,抗炎,抗溃疡等。赤芍的花常被办公室白领用来泡茶,具有促进新陈代谢,抑制脸上的暗疮,提高肌体免疫力,延缓皮肤衰老的作用。

    (三)化妆品的开发利用

    化妆品是指以涂抹喷洒或者其他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以达到清洁、美容保养、修饰和改变外观,或以修饰人体气味为目的的化工产品。以赤芍及其提取物为主要营养源的赤芍化妆品于20世纪80年代进入国内市场,这种集天然性、营养性、药效性于一体的含有赤芍天然成分的化妆品一经上市。就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

    1.美白祛斑产品

    现代研究表明,皮肤色素沉着是由于人体黑色素细胞产生过多黑色素所致。酪氨酸酶是黑色素合成反应中不可缺少的关键酶,也是合成反应的限速酶。赤芍中富含芍药苷及黄酮类化合物,通过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可以减少黑色素的生成,达到美白祛斑的目的。同时赤芍还具有活血及抗氧化的作用,能增加毛细血管血流量维持血管通透性,滋润皮肤、保持皮肤红润,清除皮肤中自由基,避免自由基对肤细胞的损伤,达到显著的美容效果。由于含有赤芍天然成分,可作为一种可长期使用的非激素增白祛斑美容产品。

    2.抑菌产品

    赤芍中含有的芍药苷对多种病原微生物及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利用该作用,在洗手液中添加了赤芍、花木通等提取物,制成含中药成分的中药抑菌洗手液。普通的抑菌洗手液其中的抑菌成分多为有机化学成分,其对手部皮肤的伤害较大,而常规的中药抑菌洗手液的抑菌效果较差,中药抑菌洗手液具有稳定性好、抑菌效果强的特点,其中的中药提取成分显著地提高了其抑菌效果。

    四、植物源农药、兽药的开发利用

    1、植物源农药

    植物源农药是指利用植物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部分浸提或分离得到的活性成分加工成的制剂,与化学农药相比,植物源农药具有以下优点:①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不仅具有杀虫活性,还兼有杀菌和刺激植物生长的活性;②对人畜及非靶标生物毒性相对较小,在环境中低残留,降解快,不污染环境;③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④原料较易得到,可就地取材加工,成本较低。不足之处是一般无“快杀”作用,杀虫和杀菌作用不如化学药剂强、迅速,对光不稳定,活性成分易分解,持效期短。

    赤芍的根、茎、叶中均含有丰富的生物碱,具有较好的抗病毒作用。研究者在室温下加人样品量的6倍的分析甲醇浸泡干燥赤芍根、茎、叶72小时,浓缩后得到赤芍提取物,后配制成1mg/L的赤芍提取物稀释液喷酒含烟草花叶病毒的植株,发现赤芍的提取物对烟草花叶病的保护和治疗效果较明显,对烟草花叶病毒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目前关于赤芍提取物对烟草花叶病毒的抑制作用已经被人们所知,但由于赤芍根一般为4~5年进行采收,市场价格偏高,其茎叶虽也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但生物碱含量较低,作为植物源农药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成本过高,但因为其治疗效果不亚于化学合成制剂,并且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和毒性残留,如果能在研究出其提取物对烟草花叶病毒(TMV)抑制作用的基础上,深人分析其抗病毒有效成分,并运用中药复方理论,对效果较好的植物提取物按比例进行复配,开发出更稳定、高效可供农业生产上实际应用的复方赤芍植物源农药,那其应用前景就更广阔,使用价值就更加巨大。

    2、植物源兽药

    植物源兽药是指应用纯天然植物预防和治疗畜禽疾病,或促进动物生长的药物。由于植物源兽药不会产生危害人体健康的药物残留,炮制后的中草药毒副作用与化学药剂相比相对较小,并且不会产生细菌抗药性,所以受到了广大消费者及畜禽养殖者的欢迎。

    诸多实践经验证明,中草药与西药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取长补短,效果更佳。中西药结合添加剂是适合当前形势发展的新型添加剂,具有更加广阔的市场和发展前景。广西大学研制出多个赤芍与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磷霉素、阿米卡星等抗菌药相结合的畜禽用复方药物,研究证明,抗菌药中加入赤芍后,能够抑制细菌对抗菌药的耐药性,从而提高抗菌药的治疗效果。按常规方法将该复方药物制成散剂片剂、口服液或颗粒剂,再添加到畜禽饲料中进行饲喂,可大幅降低用药成本和药物残留,为养殖户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同时也确保了食品安全,

    五、其他

    为了能够充分利用赤芍,增加其产品附加值,赤芍药材提取完有效成分之后的废料,可以通过分步生物转化和多产物联产,以达到能量和物质的梯级转化,实现赤芍残渣的高效和高附加值利用。目前常见的废料利用方法主要是用于食用菌的种植产业,制成食用菌的栽培基质,进行食用菌生产。赤芍因其花色粉红,鲜艳如牡丹,花期为5~6月,花香沁人心脾,并且香气远溢。使赤芍成为一种重要的美化植物,在庭院、社区、厂区、街道、公路两侧均可栽植。

    内容来源:《赤芍生产加工适宜技术》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