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云南省中药材大数据中心

云南省中药材大数据中心

    半夏种植指南:半夏栽培技术

    发布时间:2024-07-11 阅读数:121

    栽培技术


    (一)选地


    1、选地


    选择半阴半阳的缓坡山地,以湿润肥沃、保水保肥力较强、质地疏松、排灌良好的砂质壤土为宜。前茬作物以豆科、禾本科作物为好。选地应注意远离化工企业、垃圾处理场、冶金厂、生活污水排放处等易造成污染的地区。大气中TSP、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氟化物4项指标超标的地区,土壤中汞、镉、铅、砷、铬、六六六、滴滴涕等超标的地块,以及灌溉用水不符合《农田灌溉水标准》的地区均不能选种植。


    (1)地势选择  在山区栽培时,应该选择低山和岭地,坡度10°~30°的半阴半阳缓坡为好;在平原地区种植,地势高、排灌方便的地块为宜。


    (2)土壤选择  选择排灌良好的砂质壤土为宜。要求土壤疏松肥沃、保水保肥,有机质含量在1.0%以上,中性偏酸(pH值4.5~7.5)的砂质土壤为宜,过酸、过碱不利于半夏生长。若种植地块贫瘠或土质板结,均不利于半夏生长,产量低。在低洼下湿、盐碱地、黏重地不宜栽种。


    (3)遮阴物选择  选择有一定光照条件的树林、果园种植,也可以与万寿竹、银杏、玉米、金银花、小麦、决明子等作物套种。使半夏人工规模化、规范化种得到推广的同时,提高药农收入。


    具体生产中,结合半夏生长习性等采取相应栽培措施,可采用适宜于半夏生长的人造土,施以营养液并予光照条件。人造土原料易得,又不占用耕地,收获方法简便,可以节省大量劳动力,一次播种半夏后每年可从每平方米人造土中收获0.5k于燥块茎,适宜于产业化生产,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其具体方法系将人造土铺设在水泥地、三合板或农膜上,厚度控制在6~8cm,使半夏翻收后留在土中的小块茎、珠芽易于长出土面,解决后续种源问题。半夏人造土的制备可由锯木屑、腐殖土、生活垃圾(除去塑料、玻璃、金属)、中药渣、堆肥、谷壳、兔屎、草木灰、河砂等为原料,按不同比例配置。其较好的配比为:①腐殖土50%,锯木屑30%,河砂20%;②腐殖土40%,草木灰5%,锯木屑30%,河砂25%;③中药渣50%,煤灰30%,细沙土20%等。营养液应含有氮、磷、钾、钙、镁、硫、铁、钠、锌、铜、钼、锰、硼等元素,既可根施也可叶面施用。


    2.整地


    10~11月,深翻土地20cm左右,除去石砾及杂草。每亩施入发酵过的厩肥或堆肥3000~4000kg、过磷酸钙50kg作基肥。播种前应先一次浇透水,再耕翻1次,整细耙平,起宽1.3m的高畦,畦沟宽40cm,或浅耕后做成0.8~1.2m宽的平畦,畦埂宽30cm,高15cm。畦向以东西走向,畦长20~50m为宜,利于灌排。在种植前开好排水沟,以防雨季积水造成烂根。4月中旬在畦垅上种两行高秆作物,如玉米、向日葵等,为半夏遮阴,或是间作于1~5年生的幼年果树间。


    (二)播种


    生产实践中半夏种植以珠芽、块茎无性繁殖为主,部分进行种子有性繁殖或组织培养。


    1.块茎繁殖


    (1)选种及其处理  选直径0.5~1.5cm,生长健壮、芽头丰满,表皮无霉变、无病损的中小块茎作种材。种茎选好后,将其拌以干湿适中的细砂土,贮藏于通风阴凉处,于当年冬季或翌年春季取出栽种。在半夏栽培实践中,也可不经任何处理,在采收时边挖边选种栽种,但易感染病害,产量低。一般早春5cm表土温度稳定在6~8℃时,即可用温床或火炕进行种茎催芽。催芽温度保持在20℃左右,约15天芽便能萌动,芽鞘发白时即可栽种(不催芽的也应该在这时栽种)。下种前,可用5%草木灰液浸种2~4小时,或用2%的硝酸钾溶液浸种24小时,取出,晾干,将种茎按大、中、小等级下种,有利于发芽率、叶面积和产量的提高。适时早播,可使半夏叶柄在土中横生并长出珠芽,土中形成的珠芽个头大,并能很快生根发芽,形成新植株,产量高。


    (2)栽种及其处理

    在整细耙平的畦面上开横沟条播。按行距12~15cm,沟宽约10cm,深约5cm,芽头向上,交错排于沟内,株距2~5cm。一般将分级后的大、中种茎按3~5cm株距摆放,小种茎株距2~3cm。其中,大种茎种一行,中小种茎交错种两行。覆施一层腐熟堆肥或厩肥、草土灰等混拌均匀而成混合肥,厚5~10cm,最后盖土与畦面平,耧平,稍加压实。覆土过厚,出苗困难,将来珠芽虽大,但往往在土内形成,不易采摘;过薄,种茎则容易干缩而不能发芽。栽后盖上地膜,地膜的宽度视畦的宽窄而定。盖膜时应使膜平整紧贴畦埂上,做到紧、平、严。栽后遇干旱天气,要及时浇水,始终保持土壤湿润。


    可适当密植,生长均匀且产量高,但过密,幼苗生长纤弱,除草困难;过稀,则苗少草多,产量低。当气温稳定在15~18℃,出苗达50%左右时,应揭去地膜,以防膜内高温灼伤小苗。采用早春催芽和苗期地膜覆盖的半夏,不仅比不采用的半夏早出苗20天,而且还能保持土壤整地时的疏松状态,促进根系生长,同时可增产。


    2.珠芽繁殖


    珠芽具有遇土生根的生长特性,具有数量充足、发芽可靠和成熟期早的优点,生产中的常用繁殖材料。在半夏实际种植过程中,有部分珠芽是在地底发育和生长,形状、大小与块茎无明显区别,在采收和加工过程中都作为块茎来处理,因此,珠芽繁殖方法与块茎繁殖栽种方法相同。


    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半夏植株,当老叶将要枯萎,珠芽成熟时,即可采下播种。种前可将珠芽按大小分级,分别栽种。按块茎繁殖栽种方法进行条裁,也可按行株距10cm×8cm挖穴点播,每穴种2~3粒,覆土2cm。生产上,落于地表的珠芽,可采用“盖土法”进行培育。具体方法是:夏秋间,当半夏老叶将要枯萎时,每倒苗一批,盖土1次,土壤厚度以不露珠芽为度。同时,施入适量的混合肥或适量的磷、钾肥,这样既可以促进珠芽萌发生长,利于珠芽繁育,又能为母块茎增施肥料,促进半夏地下母块茎的增大,有利于半夏增产。珠芽繁殖当年即可出叶1~3片,第二年则可长成直径1~2cm大的块茎。


    3.种子繁殖


    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半夏植株,当佛焰苞萎黄下垂时,即可采收种子(不可过熟,避免种子脱落散失)。夏季采收的种子,可随采随播,播种后10~25天出苗,出苗率达82.5%。秋季采收的半夏种子,必须低温贮藏或沙藏,于翌年3月上旬播种。


    播种前应将地浇透,按行距3~5cm撒播,或开浅沟条播,播后覆盖1~3cm厚的细土,浇水润湿,覆盖杂草或覆地膜,保持一定湿度,经20~25天即可出苗。苗高6~10cm时,即可移植。定植成活的实生苗,当年可形成直径为0.3~0.6cm的块茎,可作为翌年的种茎用。当年生为一片叶为卵状心形单叶,叶柄上一般无珠芽,第二年生为3~4片心形叶,偶见有3小叶组成的复叶,并可见珠芽。


    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由于其种子出苗缓慢,生长周期长,种子发芽得到的植株幼小,不能形成复叶,植株抗逆性差,在干早高温情况下,常常可致提早倒苗、枯死;即使能够成活,但因其叶面积太小,光合作用弱,产量低(一般只能形成1.0g左右的小块茎),且栽培周期长,需3~4年才能收获药用。因此,种子繁殖一般用作半夏育种,而药用块茎生产上,一般不予采用。


    (四)田间管理


    1.揭地膜


    4月,当气温稳定在15~18℃,出苗达50%左右时,应揭去地膜,转为常规管理,以防高温引起提早倒苗。去膜前,应先进行炼苗:中午从畦两头揭开膜通风散热,傍晚封上,连续几天后再全部揭去。揭膜后如表层土壤板结,应当采取适当的松兔措施,如用铁钩轻轻划破土面。地膜揭开后洗净整理好,回收利用,坏的集中处理,不能让其留在地里,污染土壤和环境。


    2.中耕除草


    除草是半夏种植取得成功的关键措施之一。半夏出苗时也是杂草生长之时,条播半夏的行间可用较窄的锄头除草,与半夏苗生长较近的杂草则用拔除的方法,尽量避免伤根;撒播时也可采用拔草的方法。要求除早、除小、除尽、不伤根,不让杂草影响半夏生长,应当根据杂草的生长情况具体确定除草次数和时间,一般2~3次。第一次在苗已大半出土后进行,在行间浅中耕一次,中耕宜浅不宜深,不超过5cm,株间杂草用手拔除。第二次在倒苗后重新出苗时,再浅中耕一次。平时植株生长繁茂只能用手拔除杂草无法中耕。


    3.排灌水


    半夏喜湿怕旱,加强水肥管理,是半夏增产的关键措施,无论采取哪种播种方法,在播种前均应浇透水,以利出苗。出苗前不宜再浇,以免降低地温。立夏前后,天气渐热,半夏生长加快,干早无雨时,可根据墒情适当浇水,浇水后及时松土。夏至前后,气温逐渐升高,干旱时可7~10天浇水一次,经常保持栽培环境阴凉湿润,可延长半夏的生长期,推迟倒苗,利于光合作用,积累营养物质。处暑后,气温开始降低,可适当减少浇水量。若遇久晴不雨,应及时灌水;若雨水过多,应及时排水,避免因田间积水,造成块根腐烂。


    4.合理施肥


    半夏喜肥,生长期中应当注意适当多施肥料。特别是出苗的早期,应当多施氮肥,中后期则应当多施钾肥和磷肥。半夏对钾的需求量较大,多施钾肥对其生长尤其重要。半夏出苗后,每亩可撒施尿素3~4kg催苗,此后,在每次倒苗后施用的粪水肥。一般生长期追肥4次:第一次于4月上旬齐苗后,每亩施入1000kg腐熟的人畜粪水(1:3);第二次在5月下旬珠芽形成时,每亩施入腐熟的人畜粪水2000kg,培土以盖住肥料和珠芽为度;第三次于8月倒苗后,当子半夏露出新芽,母半夏脱壳重新长出新根时,用腐熟的人畜粪水(1:10)泼浇,每半月1次,直到秋后逐渐出苗;第四次于9月上旬,半夏齐苗时,每亩按腐熟饼肥25kg、过磷酸钙20kg、尿素10kg与畦沟中细土混拌均匀,撒于土表。此外,收获前30天不得追施肥。半夏生长的中后期,可视生长情况每亩叶面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50kg。经常泼洒稀薄人畜粪水,有利于保持土壤湿润,促进半夏生长,起到增产的作用。


    施肥应以农家肥为主,如厩肥、堆肥、人畜粪水等施用前应充分腐熟,达到无公害化卫生标准,禁止施用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及医药垃圾。根据植株生长发育的需要,有限度的使用化学肥料,但不可施用氯化钾、氯化铵、碳酸氢铵及硝态氮类化肥。半夏生长中如缺氮元素,叶色偏黄,叶片较小,且容易倒苗;缺磷、钾、硫元素时,叶片会呈古铜色、紫色或青铜色。应根据植株生长情观、施以适当比例的氢、磷、钾、钙、镁、硫、铁、钠、锌、铜、锰、硼等元素配制的复合配,防止生长中出现缺素问题,提高产量。


    5.培土


    珠芽在土中才能生根发芽。培土是一项重要的高产技术措施,其目的是盖住珠芽和杂草的幼苗,并有利于半夏的保墒和田间的排水。在6~8月间,成熟的珠和种子陆续落于地上,此时要进行培土,从畦沟取细土均匀地撒在畦面上,厚约1~2cm。追肥培土后无雨,应及时浇水。一般培土2次,使地面上的珠芽尽量埋起来,促进新株萌发。因半夏珠芽形成不断,培土应当根据情况而进行,应经常松土保墒。


    6.摘除花蕾


    为了使养分集中于地下部分块茎,促进块茎的生长。半夏花期不一致,除留种外,务必及时摘除花蕾。此外,半夏繁殖力强,往往成为后茬作物的顽强杂草,不易清除,故必须经常摘除花蕾,减少对后茬作物的影响。


    7.间作、套作


    为了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经济效益,可利用现有的遮阴条件,在林间或与农作物套作种植半夏。如在畦背上种植玉米、高粱等高秆作物或适时搭盖遮阴网,创造弱光、阴凉环境,减少倒苗现象。生产中半夏常与玉米、小麦、棉花、大豆、白及等间作或套作。


    (1)与玉米套作  可于4月中下旬在半夏田间套作玉米,每隔约1.2m种一行米,穴距60cm,每穴2株,可作半夏的庇荫物。且半夏为半喜阴植物,玉米可调节农田间小气候,使温度降低约2℃,湿度增加11%左右,减少直射光,增加散射光照,为半夏制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提高产量。玉米为喜光植物,半夏植株矮小,不会影响玉米的光合作用,两者套作兼顾了植物的生物学特点和生长发育特点,相得益彰。


    (2)与棉花间作  在预留约1m的棉花宽行内,按10cm行距种植半夏3~4行。半夏、棉花既可同时播种,或者先播种半夏,待棉花适播期时再播种。


    (3)与小麦、玉米套作  播种小麦时,预留半夏播种行,翌年春分时节,在预留行间内,开深约8cm的沟,按2~3cm的株距下种半夏;小麦收获后再及时播种玉米,同时,在田间撒盖庇荫物,如麦糠,并浇水,以达到保湿降温的作用。注意水肥管理、培土等田间管理,防止半夏倒苗。在玉米或小麦地里套作半夏,在收获粮食作物的同时,还可收获半夏,大幅度提高土地产值,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利于农民增产增收。


    8.防“倒苗”


    在生产中,除采取适当的庇荫和喷灌水降低光照强度、气温和地温外,还可喷施植物呼吸抑制剂亚硫酸氢钠(0.01%)溶液,也可喷施0.01%亚硫酸氢钠和0.2%尿素或2%过磷酸钙混合液,以抑制呼吸作用,减少光合产能的消耗,进而延迟倒苗,缩短倒苗期,提高产量。


    (五)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中药材病虫害的防治应采取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指导思想和安全、有效、经济、简便的原则,因地制宜,合理运用生物、化学、农业的方法及其他有效的生态防治手段,从生物和环境的整体观出发,把病虫害的危害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无病或未达到大量发生的病虫害,可以少施或不施用农药。不同的农药品种,具有特定的防治对象。必须要进行农药防治时,也应采用小剂量,一定要选准农药品种,注意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使用正确的方法和浓度。不能使用国家禁止在药材上使用的农药品种,以降低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保证半夏用药的安全、有效及保护生态环境。禁止施用一切高毒、高残留的农药。


    来源:书籍《半夏生产加工适宜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