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成功培育出我国首个抗根腐病三七品种!
历经25年产学研协同攻关,文山苗乡三七实业有限公司联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云南农业大学、文山学院等高校,成功培育出我国首个抗根腐病三七品种,在云南文山红旗林场的云南松林下,一垄垄“苗乡抗七1号”三七苗在树荫间蓬勃生长,以科技力量破解了困扰产业400余年的连作障碍与病害难题,为“南国神草”产业注入绿色可持续发展动能。
走进600亩示范基地,智能喷灌系统模拟自然降雨,生态监测设备实时追踪土壤墒情,云南松落叶形成天然腐殖层。文山苗乡三七实业有限公司通过科学设计喷灌间距与角度,既保证三七水分需求,又维持林地生态循环,这种“不施肥、不打药”的共生模式,让三七在接近野生环境中生长,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双赢。
这样设计是为了模仿大自然的环境,智能喷灌模拟自然降雨。这些喷灌设备的间距和角度都是经过科学测算的,既能保证三七获得均匀的水分,又不会破坏林地原有的生态循环。我们还在林间铺设了生态监测设备,确保整个种植系统与自然环境深度融合。
作为全国90%以上三七主产区,文山曾长期面临“无品种、无标准、无体系”的研发困境,根腐病年均损失超亿元,地块需休耕20-30年方能复种。1999年起,文山苗乡三七公司联合文山学院、云南农业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等启动三七育种攻关,构建三七种质资源圃,收集保育三七材料1.1万余份,成为我国最大的三七种质资源库,经认定为三七行业唯一“云南省省级三七种质资源圃”。攻关团队首次运用三七DNA标记辅助新品种选育,采用基因组测序技术筛选抗病群体的关联SNP位点,辅助三七新品种的系统选育,通过淘汰非目标性状,分离和纯化抗病群体,选育首个三七抗病新品种。
我们希望在未来5年10年以后,选一个品种能够覆盖80%的三七栽培面积,从而增加三七种植业的抗性,提高抗风险能力和产量品质。现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体系已初见成效,未来会继续优化,让更多优质品种走向田间地头。
截至2024年5月,“苗乡抗七1号”已在云南6州市推广8075.5亩,减少病害损失19.38万公斤,创造经济效益5814万元,并连续两年(2023-2024年)被列为云南省主推中药材品种,从源头保证了三七品质的稳定性。林下种植模式更被证明可复制——通过保留林地生态,每亩节省化肥农药成本超千元,实现“一次种植、多年收益”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