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药材品种丹参的质量问题探究
丹参的质量控制成分是什么?采收,加工,发汗,切制等操作会有什么影响?本文将进行探讨
1、丹参饮片的指标控制成分
《中国药典》2020年版规定:含丹参酮ⅡA(C19H18O3)、隐丹参酮(C19H20O3)和丹参酮Ⅰ(C18H12O3)的总量不得少于0.25%。此类成分为脂溶性成分。含丹酚酸B(C36H30O16)不得少于3.0%,此类成分为水溶性成分。
丹参酮ⅡA为丹参中代表性成分,为菲醌类化合物。
物理性质:桔红色针状结晶,熔点209℃~210 ℃,易溶于氯仿,溶于丙酮等有机溶剂,微溶于水。
药理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心血管病,具有扩展血管、降压、抗栓的功能,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律过速有显著疗效。
保存方法:阴凉干燥、避光、避高温。
隐丹参酮为橙色针状结晶。溶于甲醇、乙醇、苯、乙醚,易溶于丙酮、氯仿。与浓硫酸作用显红色。在避光及非溶液状态下最稳定。熔点184℃~185 ℃,易溶于氯仿,溶于甲醇等有机溶剂,微溶于水。
丹参酮Ⅰ为深红色结晶体,可溶于甲醇、乙醇、DMSO等有机溶剂。具有性激素样作用: 用子宫重量法和阴道涂片法均证明本晶有温和的雌激素样活性。用精囊和前列腺重量法证明有抗雄性激素的作用。
丹酚酸B为类白色结晶粉末,是一种强有机酸,可溶于水、甲醇、乙醇,具有抗氧化,保护心脏,保护脑,抗肿瘤的作用。
2、采收期与生长年限对含量的影响
现在商品丹参基本上为栽培品。四川用分根繁殖,选1年生的带茎侧根,11月采挖丹参时随挖随种。也可将作种用的丹参,留在地里过冬,待2-3月开春后栽种。华北、华东地区,采用扦插繁殖,春夏之间剪取丹参地上茎,截成长10-15cm 小段,剪除下部叶片,上部叶片剪去1/2,随剪随插。待再生根长至3cm时,移植于大地。种子繁殖,采用育苗移植或直播,4-6月播种,10月移植或间苗定苗。分根繁殖,春栽丹参,当年10-11月可采挖。其它方法,均须栽种后第二年10-11月上旬地上茎叶枯萎或第3年春季萌芽前采收。为了促进根部生长,丹参在开花期必须分次打苔,摘除花蕾。采挖应选晴天干燥时,鲜根质脆易断,应小心采挖。
关于丹参的种植年限,一般当年或第二年初采挖,研究结果显示,1年生各产地平均总丹参酮含量为0.74%,2年生为0.35%,3年生为0.19%,各产地均为1年生丹参中的总丹参酮含量最高,2年生与3年生丹参有效成分无统计学差异,但均低于1年生丹参,这表明随着丹参植株生产周期的延长,其有效成分含量出现递减[1]。
3、产地的影响
丹参酮类(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含量各地差别较大。山东省含量最大,是陕西商洛的3.50倍,而在山东省内自西向东,含量逐渐增大,青岛附近地区含量是平原含量的2-3倍[3]。
安徽、江苏的栽培丹参中丹参酮类含量较低,研究显示陕西省和河南省的丹酚酸B含量较其它省份要高。
北方产丹参,挖出后,晾晒干燥,抖去泥土、须根即可。南方家种丹参,挖出后先在地里曝晒,至水分外泄,除去根上附泥,运回集中堆闷“发汗”,每堆500-1000kg,外盖芦席,堆闷4-5天,再晾堆1-2天。晾堆时,堆的中间扒个洞,晾堆2-3天后将边缘四周的根转向堆中空洞,内外转换,均匀“发汗”。至根条中心由白色转为紫黑色时,即行卸堆摊晒,至干燥为止。并用火燎去根条上的细须根,装人竹制撞篓,轻轻撞擦,除去根条上残泥及细须即成。
4.“发汗”的影响
丹参药材的干燥有“南北”两种方法,采用“南法”加工,即药材经“发汗”处理后所得晒干品,其内部为黑色,“北法”加工品, 即药材直接干燥所得,其内部为白色。“发汗”处理的丹参药材丹酚酸B和3种丹参酮成分含量略微降低[4]。丹酚酸B等丹参素缩合体成分在一定的湿热条件下,可水解为丹参素, 而丹参酮ⅡA受热可导致含量降低。“发汗”后水溶性浸出物会升高,而醇溶性浸出物会略微降低。可能是发汗过程中,某些脂溶性物质被降解。
5.成分在不同组织的分布
丹参中各成分在根部的分布部位不同,脂溶性成分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等多分布在周皮部分,水溶性成分如丹酚酸B、丹参素等多分布在木质部[5]。
6.商品规格的影响
丹参有着细致的等级划分,一般按粗细程度分为三级、二级、一级、特级,具体标准如下:三级,直径小于5mm,二级,直径5-6mm,一级,直径7-8mm,特级,直径10mm左右。
研究发现:丹参饮片直径与总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即直径越大,丹参酮类成分的含量越低;而丹参饮片直径与与丹酚酸B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即直径越大,丹酚酸B含量越高。
7.润制切制等对含量的影响
丹参需经润制、切制后方可入药,实践发现,经加热处理后丹参炮制品中的丹参酮IIA 的含量明显降低,且经水洗处理后丹参中水溶性的丹酚酸B 的含量也明显降低[6]。故丹参切制饮片应以常温方法润制,且不可长时间用水处理。
80℃以内烘干对丹参药材中丹参酮IIA 影响不明显;当温度高于60℃,对丹酚酸B造成明显损失;当干燥温度高于70℃,丹参的表面和断面颜色变深暗,影响外观[2]。
因此,药企在购买丹参药材加工时,要注意,润制过程不可以用蒸汽加热,干燥时的温度不大于60℃。
8.贮藏条件对含量的影响
常温避光贮藏法丹参酮IIA 和丹酚酸B降低较小,药材色泽均保持基本不变。丹参酮ⅡA 性质不稳定,在光照条件下易分解,表面和断面颜色加深、变暗。建议将丹参饮片避光储存,且贮藏时间不宜过久,确保在2年内用完。
参考文献
[1] 王隽,李萍,蒲思婧.不同产地、生长周期丹参中丹参酮类成分含量研究[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第49卷第5期
[2] 王小平,白吉庆,等.不同加工与贮藏方法对商洛产丹参药材品质的影响[J].中草药,2013,44(11):1407-1411.
[3] 赵磊磊,谢凯,等.不同产地丹参的 HPLC和 TLC图谱分析[ J] .中药材, 2007,30(6):646-648.
[4] 潘英妮,袁丹,等.国产丹参药材质量评价研究[ J] .中国药学杂志, 2007,42(18):1368-1372.
[5] 赵希贤,赵鸣舒,等.丹参不同部位有效成分的分布[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20):111-113.
[6] 张莉. 炮制对丹参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6,(3):108.